- 基本解释
官府的赋税。《汉书·王嘉传》:“今 贤 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其孤寡贫穷,令宗人相赡之……以穀代公赋多少有次。行之期月,里无盗窃者。”
- 基本含义
- 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向官员发放的俸禄。
- 详细解释
- 公赋是由“公”和“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公”指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赋”指的是向官员发放的俸禄。公赋的基本含义是指政府给予官员的工资、薪水或福利待遇。
- 使用场景
- 公赋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官员的待遇或者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以用于讨论官员的收入来源、薪酬制度,以及政府的财政状况等话题。
- 故事起源
- 公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官员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发放的俸禄,即公赋。公赋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但基本的含义始终保持不变。
- 词语结构
- 公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公”为第一声,读作gōng;“赋”为第四声,读作fù。
- 例句
- 1. 他以公赋为生,过着富裕的生活。2. 政府增加了官员的公赋,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公赋的发音gōng fù与“宫傅”这个词相联想,宫傅是古代宫廷中负责教育皇子的官员,他们的工资也是通过公赋发放的。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公赋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发音。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和政府财政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政府和官员相关的成语,如“官运亨通”、“官官相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个公务员,每个月都能领到公赋。2. 初中生:公赋是官员的工资,是政府给他们的。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讲解了古代官员的公赋制度。4. 大学生:政府应该合理调整官员的公赋,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