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临问题或困难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能力。适用于各种工作和生活场景,尤其是需要迅速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的情况下。
- 例句
- 1. 面对突发情况,他果下马,迅速做出了决策。2. 这个项目遇到了困难,但是我们必须果下马,找到解决办法。
- 基本含义
- 指果断下马,表示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
- 基本解释
亦称“ 果马 ”。亦称“ 果騮 ”。一种矮小的马。因乘之可行于果树之下,故名。《后汉书·东夷传·濊》:“﹝ 濊 ﹞又多文豹,有果下马,海出班鱼,使来皆献之。” 李贤 注:“高三尺,乘之可於果树下行。” 唐 李贺 《马诗》之八:“吾闻果下马,羈策任蛮儿。”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雪鹰异凡羽,果马殊羣材。”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果马三尺高,犦牛一峰独。”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兽语·果下马》:“ 罗定 之 罗镜 、 西寧 之 怀乡 产小马,高仅三尺,可骑行树下,名果下马,一名果騮,多海石榴色,骏者有双脊骨,能负重凌高躡险,轻疾若飞。”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果断行动相关的成语,如“果敢”、“果断”等,可以帮助加深对果下马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地上有一只受伤的小鸟,我果下马,把它抱回家给它治疗。2. 初中生:参加数学竞赛时,我果下马,迅速解决了难题。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果下马,积极备考,取得了好成绩。4. 大学生:在找实习工作时,我果下马,积极投递简历,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实习机会。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将军。有一次,这位将军率领军队出征,遇到一条宽阔的河流阻挡了他们的去路。为了尽快渡过河流,将军果断下马,带领士兵们一起游过河流,成功渡过。后来,人们用“果下马”来形容这位将军的果断行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果下马”与果断行动的形象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人果断下马,并立即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果下马
- 详细解释
- 果下马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果”、“下”、“马”三个字组成。其中,“果”表示果断、毫不犹豫,下马是指从马上下来。成语的意思是在做事情时能够果断下决心,不拖泥带水,迅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