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獯虏的词语解释
獯虏的意思
拼音:xūn lǔ    注音:ㄒㄩㄣ ㄌㄨˇ
使用场景
獯虏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心怀不轨,行为凶恶的人。例如,在描述一个作恶多端的罪犯时,可以使用獯虏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邪恶行为。
例句
1. 他是一个獯虏,经常偷盗别人的财物。2. 这个恶人行为獯虏,不得善终。
基本含义
指心怀不轨,行为凶恶的人。
基本解释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文选·王粲<从军诗>》:“一举灭 獯 虏,再举服 羌 夷。”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 獯鬻 , 尧 时 匈奴 号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 獯 虏閒衅,劘剥 司 兖 。” 唐 李益 《从军有苦乐行》:“北逐驱 獯 虏,西临復旧疆。”参见“ 獯鬻 ”。

延伸学习
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探索其他与獯虏类似的成语和故事,可以帮助扩展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獯虏,经常捉弄同学。2. 初中生:这个人心怀不轨,行为凶恶,真是个獯虏。3. 高中生:他的行为犯罪性质严重,完全是一个獯虏。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个獯虏,经常剥削员工。5. 成年人:那个人曾经是个獯虏,但现在已经改过自新了。
故事起源
獯虏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据说,獯虏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它们外表看起来像人类,但却心怀不轨,善于伪装和欺骗。獯虏常常潜伏在人群中,暗中为非作歹,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危害。因此,人们将这种凶恶的行为比喻为獯虏。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獯虏形象化,想象成一只凶猛的野兽,隐藏在人类之中,为非作歹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其与心怀不轨,行为凶恶的人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词语结构
獯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獯”,读音为“xūn”,表示一种凶猛的野兽;第二个字是“虏”,读音为“lǔ”,表示俘虏或凶恶的人。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示心怀不轨,行为凶恶的人的成语。
详细解释
獯虏是指一种心怀不轨,行为凶恶的人。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獯虏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它们经常伪装成人类,混迹于人群之中,暗中为非作歹。因此,獯虏成了形容心怀不轨,行为凶恶的人的代名词。
(0)
诗文中出现“獯虏”的诗词

从军诗五首·其一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右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0)

从军有苦乐行

劳者且莫歌,我欲送君觞。

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

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

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身重恩光。

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

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

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

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韬夏服,我弓不再张。

寄语丈夫雄,苦乐身自当。

(0)

从军有苦乐行 时从司空鱼公北征。

劳者且勿歌,我欲送君觞。
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本居陇上,陇水断人肠。
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
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一旦承嘉惠,轻命重恩光。
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
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
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
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
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
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
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
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张。
寄言丈夫雄,苦乐身自当。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