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作为俘虏而被进献。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有司候 昶 至闕,令衔璧俘献于太庙一切罢之。”
- 基本含义
- 指被俘虏并献出。形容败北,被敌人俘获。
- 详细解释
- 成语“俘献”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俘”和“献”。其中,“俘”指被敌人俘虏,“献”指将自己献给敌人。整个成语表示败北后被敌人俘获并献出。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战争中一方被敌人打败,无力抵抗,最终被俘虏的情景。也可以用来比喻在竞争中失败并被对手征服。例如,他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最终被俘献。
- 故事起源
- 成语“俘献”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战争。相传,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鲁国将领曹刿率领鲁军与齐军交战。然而,鲁军战败,曹刿被俘虏。曹刿被带到齐国国君面前,齐国国君感叹曹刿的才华,决定将他释放,并任命他为齐国官员。这个故事成为了“俘献”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俘”和“献”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在这场比赛中表现不佳,最终被对手俘献。2. 这个国家在战争中被敌人打败,最终被俘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将领,在战争中被敌人俘虏并献出,从而形成对“俘献”这个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史,了解更多与战争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游戏中,我被对手打败了,最后被俘献。2. 初中生:在足球比赛中,我们队失利,最终被对方俘献。3. 高中生:考试中,他的成绩不理想,最终被考试俘献。4. 大学生:在创业竞争中,他的公司失败了,最终被市场俘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