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评价文字、演讲或讨论中的重复和空洞。
- 例句
- 1. 这篇文章回梁了很多次,没有新的观点。2. 他的演讲总是回梁,让人感到乏味。
- 基本含义
- 指文章或言辞的内容翻来覆去,反复讲述,不能有新的内容。
- 基本解释
曲折的堤堰。 明 汤显祖 《游罗浮山赋》:“傍灵池以涉趾,歷迴梁而耸躯。”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文字表达相关的成语,如“八股文”、“千篇一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老师总是说我回梁,我要改进。2. 初中生:这篇演讲内容太回梁了,我不喜欢。3. 高中生:老师批评我的文章没有新意,太回梁了。4. 大学生:这个演讲者的言辞总是回梁,没有新的观点。5. 成年人:这本书的内容太回梁,没有新的想法。
- 故事起源
- 据说,古代有一位名叫梁丘生的人,他非常喜欢演讲,但是演讲内容却经常重复,没有新意。人们就用“回梁”来形容他的演讲。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回梁”联想为一根梁木,不停地回旋,没有新的内容。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来记忆该成语。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回梁源自《庄子·逍遥游》:“出无乎名,反无乎身,合无乎器,神乎知其所造,而不可与言其所造也。”意思是说,文字或言辞以自身为中心,反复回旋,没有新的内容。形容文章或言辞空洞无物,缺乏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