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言对的词语解释
言对的意思
拼音:yán duì    注音:ㄧㄢˊ ㄉㄨㄟˋ
基本解释

(1).晤面交谈;应对。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纲琳二法师书》:“无由言对,执笔长怀。”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宗居士书》:“未缘言对,聊以代面。”《南史·蔡兴宗传》:“ 兴宗 奇其言对,命释缚。”
(2).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 长卿 《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 王力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拿今天的话来说,言对就是不用典故,事对就是用典故。”

基本含义
言语相对,相互应答。
详细解释
言对是指双方的言辞相对,相互应答,表示互相辩论、争辩的意思。这个成语强调了对话和辩论的重要性,体现了言论交锋的精神。
使用场景
言对通常用于形容辩论或争论的场景。可以用于形容两个人在辩论会上进行激烈的辩论,也可以用于形容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争吵或争执。
故事起源
言对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言对,如之何?”意为“言辞相对,如何是好?”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的《左传》,是描述齐国和晋国之间的争斗。后来,人们将这个词语引申为辩论或争辩的意思。
词语结构
言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1. 在辩论会上,他们进行了激烈的言对。2. 他们的言对持续了很长时间,没有一个人能说服对方。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言”字的发音相似的“严”字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想象两个人争辩时,口舌之间的对立和相互应答的场景。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辩论和争辩相关的成语,如“辩驳”、“争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班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言对比赛。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进行辩论,互相言对,锻炼思维能力。3. 高中生:在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我和对方代表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言对。4. 大学生:在讨论会上,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言对。5. 成年人:他们两个人在会议上进行了长时间的言对,最后还是没有达成一致。
(0)
诗文中出现“言对”的诗词

春雨

绮陌夜来雨,春楼寒望迷。

远客迎燕戏,乱响隔莺啼。

有恨开兰室,无言对李蹊。

花欹浑拂槛,柳重欲垂堤。

灯檠昏鱼目,薰炉咽麝脐。

别轻天北鹤,梦怯汝南鸡。

入户侵罗幌,捎檐润绣题。

新丰树已失,长信草初齐。

乱蝶寒犹舞,惊乌暝不栖。

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

(0)

初别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

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不见六七年,微言谁与赓。

常恐坦率性,放纵不自程。

会合亦何事,无言对空枰。

使人之意消,不善无由萌。

森然有六女,包裹布与荆。

无忧赖贤妇,藜藿等大烹。

使子得行意,青衫陋公卿。

明日无晨炊,倒床作雷鸣。

秋眠我东阁,夜听风雨声。

悬知不久别,妙理难细评。

昨日忽出门,孤舟转西城。

归来北堂上,古屋空峥嵘。

退食误相从,入门中自惊。

南都信繁会,人事水火争。

念当闭阁坐,颓然寄聋盲。

妻子亦细事,文章固虚名。

会须扫白发,不复用黄精。

(0)

纪旧游

二月江南莺乱飞,百花满树柳依依。

落红无数迷歌扇,嫩绿多情妒舞衣。

金鸭焚香川上暝,画船挝鼓月中归。

如今寂寞东风里,把酒无言对夕晖。

(0)

赠康侯弟

羡君三十早登坛,电戟霜戈走笔端。

秀句惊人时戛玉,清言对客总如兰。

题回酒颂非缘醉,赋就郊居肯借看。

几度西堂春草梦,殊令康乐作兄难。

(0)

与赵莒茶宴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0)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其二

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

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

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

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