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心胸坦荡。《韩非子·说疑》:“此十五人者为其臣也,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竦心白意,明刑辟,治官职,以事其君。” 汉 刘向 《说苑·臣术》:“虚心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谊,諭主以长策。”
- 基本含义
- 指无故的意思或无意义的行为。
- 详细解释
- 白意是由形容词“白”和名词“意”组成的成语。其中,“白”表示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效果,而“意”表示思考、意图。白意这个成语指的是没有任何意义或目的的行为或言语。
- 使用场景
- 白意通常用于形容某些行为或言语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没有任何效果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无聊举动,或者形容某种不切实际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白意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杨修传》。据说,杨修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向皇帝汉献帝进言,建议将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废除。然而,汉献帝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认为他的意见没有任何价值。于是,杨修感到很无奈,便用“白意”来形容自己的建议被忽视,没有任何意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 1. 他的建议完全是白意,没有任何实际效果。2. 这个计划太白意了,根本不切实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白意想象成白色的烟雾,表示没有实际意义或目的。通过将形象与成语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白意相近或相反的成语,如“有意”、“有意义”、“有目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问题太白意了,老师都不想回答。2. 初中生:他的回答完全是白意的,没有任何帮助。3. 高中生:他的观点毫无价值,完全是白意的。4. 大学生:这个研究项目没有实际意义,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是白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