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缺点;毛病。《书·大诰》“天降威,知我国有疵” 孔 传:“谓三叔流言,故 禄父 知我 周 国有疵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六一语》:“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金 元好问 《陶然集诗序》:“后数日復取读,疵病復出。”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 宋 人词亦有疵病,断不可学。”《花城》1981年第3期增刊:“得到了名贵的彝鼎金石,也是抚摩把玩,指摘疵病。”
(2).非议,指出缺点、毛病。 宋 苏辙 《催行役法札子》:“惟是役法首尾五年,民间终未得安便。若不及今完治,实恐久远姦人指以为词,疵病圣政。”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自篤信力学之士,随其分量所得,毫釐有间,苟不尽知,趋舍异涂,輒相疵病。”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缺点或错误。
- 详细解释
- 疵病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缺点或错误。它强调了人的不完美和不足之处。疵病可以指身体上的缺陷、道德上的错误、思想上的偏差等。
- 使用场景
- 疵病常用于形容人的缺点或错误,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场合以及文学作品中。
- 故事起源
- 疵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淮阴侯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有一次他的部下犯了一个错误,但刘邦却没有追究责任,而是说:“疵病自有疗法。”这句话意味着他不计较部下的错误,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自己改正和改进。
- 词语结构
- 疵病由两个字组成,疵和病。疵指缺点、错误,病指疾病、不正常。结合起来,形容人的缺点或错误。
- 例句
- 1. 他虽然有些疵病,但是他的努力和才华是无可置疑的。2. 这个老师总是关注学生的疵病,帮助他们改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疵病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身上有很多小疤痕,代表他的缺点和错误。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和诗歌来进一步了解疵病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疵病是爱拖延,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他在班级中有些疵病,比如不够团结合作。3. 高中生:尽管他有一些疵病,但他的努力和才华让他脱颖而出。4.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疵病,并努力改正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