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列入名册,斟酌录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 张邦昌 、 刘豫 僭号背国,原其本心,实非得已,其子孙亲属,并令依旧参注,无官者仍许应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高琪 定制省部寺监官,参注进士吏员。”
- 基本含义
- 关注、注意
- 详细解释
- 参注是一个由“参”和“注”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参”指的是参与、参加,表示主动参与某个活动或关注某个事物;“注”指的是注意、关注,表示集中精力关注某个事物。因此,参注的基本含义是关注、注意。
- 使用场景
- 参注常用于表示关注某个重要事物或活动,表达对某个事物的重视和关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工作、学习、社交等。
- 故事起源
- 关于参注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的含义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有关。在古代,人们重视学习和修养,注重对事物的关注和思考。因此,参注成为了表达关注和注意的一个常用词语。
- 词语结构
- 参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参”和“注”分别表示主动参与和关注。
- 例句
- 1. 在这个重要会议上,我们要全体参注,共同讨论解决方案。2. 作为一个市民,我们应该参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结构来记忆参注这个词语。将“参”和“注”分别与主动参与和关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关注和注意相关的成语,如关注、留心、专心等。通过比较这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参注这个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参注环境保护,不乱扔垃圾。2. 初中生:考试前要参注复习,做好准备。3. 高中生:学习不仅要参注知识,还要培养实践能力。4. 大学生:参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国家发展。5. 成年人:工作中要参注职业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