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德行居于首位,为道德方面的楷模。《书·召诰》:“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 孔 传:“其惟王居位,在德之首。” 唐 韩愈 《上贾滑州书》:“伏惟閤下昭融古之典义,含和发英,作 唐 德元,简弃诡説,保任皇极。”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夫子论一》:“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此六君子者,位在德元,力足以管摄天下。”
- 基本含义
- 指品德高尚、道德优良的人。
- 详细解释
- 德元由“德”和“元”两个字组成。“德”指的是品德高尚、道德优良,“元”指的是人。德元一词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表现。
- 使用场景
- 德元常用于褒奖、赞美和鼓励他人,特别是在描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出色的时候。
- 故事起源
- 德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年》中。故事讲述了公元前546年,鲁国国君襄公在位时,有一个叫元伯的人,他一直以来都以德行高尚著称。襄公非常敬重他,对他说:“你的品德如此高尚,就像是德的源泉一样。”从此,人们用“德元”来形容品德高尚的人。
- 词语结构
- 主语+德元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学校的德元,深受老师和同学的敬仰。2. 这位老人以其慈祥的面容和善良的举止展现出真正的德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德”字和“元”字分别与“品德高尚”和“人”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道德品质和品德高尚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德行”、“品德”、“道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级的德元,经常帮助别人。2. 初中生:老师常常夸奖他是学校的德元,他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3. 高中生:他在学校中以德元的形象示人,深受师生的尊敬。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主席,他以德元的品质影响和带动着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