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平处的词语解释
平处的意思
拼音:píng chú    注音:ㄆㄧㄥˊ ㄔㄨˊ
基本解释

(1).平坦的地方,坦途。 唐 曹松 《赠镜湖处士方干》诗:“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惟是屈声多。”
(2).平常之处。《新唐书·孟郊传》:“ 李观 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 谢 ’云。”
平等相处。《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题了钦差出去,凭他巡抚、巡按都是平处。”
评判裁决。《汉书·杜周传》:“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輒下 延年 平处復奏。” 颜师古 注:“先平处其可否,然后奏言。”《后汉书·史弼传》:“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臣得於清朝明言其失,然后詔公卿平处其法。”

基本含义
指在争斗或争议中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立场。
详细解释
平处是一个由“平”和“处”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平”表示平静、平和,引申为公正、中立;“处”表示处于某种状态或位置。平处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争斗或争议中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
使用场景
平处常用于描述在纷争、争议、冲突等情况下保持中立的态度和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矛盾纷争时保持冷静客观,既不偏袒一方,也不偏向另一方的态度。这个成语常用于政治、法律、公共舆论等领域,强调公正、中立的原则。
故事起源
关于平处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传统中,强调公正、中立的原则。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平处的态度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被提倡和推崇。
词语结构
平处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在这场争议中,他始终保持平处的立场。2. 作为裁判员,他必须能够平处争议,做出公正的判断。3. 在家庭纠纷中,她总是能够平处争端,调解双方的矛盾。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平处这个成语:1. 想象一个平静的湖面,湖面上没有任何波澜,完全平和。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平处的意思,即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态度。2. 将“平处”这个成语与自己经历过的争议或冲突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立场,这样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中立、公正相关的成语,如“公正无私”、“不偏不倚”等。了解这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处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在游戏中平处争吵,不要偏袒自己的朋友。2. 初中生:在班级的讨论中,我总是能够平处不同意见,尊重每个人的观点。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的成员,我要在处理学校事务时保持中立,不能偏袒任何一个班级。以上是关于成语“平处”的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帮助!
(0)
诗文中出现“平处”的诗词

过洞庭

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

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

旅雁投孤岛,长天下四维。

前程有平处,谁敢与心期。

(0)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0)

处世

风波境界立身难,处世规模要放宽。

万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

路当平处经行稳,人有常情耐久看。

直到始终无悔吝,旁生枝叶便多端。

(0)

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

一径蛇蟠不容脚,平处乃可十客坐。

袅袅共看风枝舞,簌簌时听春箨堕。

古佛不妆香火冷,瘦僧如腊袈裟破。

门前西去长安路,日夜舳舻衔尾过。

老夫本乏台省姿,且就清阴曲肱卧。

(0)

水声

淙波声可爱,最与静相宜。

激射不平处,潺湲无罢时。

拥花含骤咽,碍石溅空危。

便作山林趣,宁妨吏隐师。

(0)

过新蓬二岭

新岭高,蓬岭高,两山前后争嶆峨。

世途平处多风波,何如岭峤肩相摩。

脚踏实地无偏颇,著身高处不为劳。

新岭高,蓬岭高,勿令此地生蓬蒿。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