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违戾的词语解释
违戾的意思
拼音:wéi lì    注音:ㄨㄟˊ ㄌㄧˋ
基本解释

(1).违背。《后汉书·范升传》:“时难者以 太史公 多引《左氏》, 升 又上 太史公 违戾《五经》,谬 孔子 言。”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况经收换,朝廷为民之意已足;如有违戾,惩治大吏一人,自然震耸用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四节:“ 元始天尊 讲十戒,第一戒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
(2).抵触;不一致。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二》:“ 谢尚书 不量力,内与 萧王 违戾,外失 河 北之心,公所知也。”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 李师中 平日讲论,多与 荆公 违戾,及公权盛, 李 欲合之。”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粗野而有楞角的色彩,调和中有违戾的印象。”
(3).乖谬;不合情理。 宋 陈师道 《策问》之五:“ 太史公 之论六家, 班固 之序九流,知其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也。至 荀卿 之非十二子,则咸无取焉。 庄休 之语道术,又皆出於圣人,其故何也?乌有同出於道而无一可取?其违戾莫甚於此。”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古微堂集》:“《古微堂外集》又詆諆先儒,指斥近献,尤多违戾很愎之言,亦不足与辨。”

基本含义
违背法纪,冒犯礼法。
详细解释
违戾指违背法纪,冒犯礼法。形容行为举止不合规矩,不守纪律,有失体统。
使用场景
常用于批评指责他人言行不当,不守规矩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的行为不端,有失体统。
故事起源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贵族,他的行为举止不合礼法,常常冒犯他人。有一次,他去拜访齐国的君主,却在宴会上不守规矩,举止粗鲁,引起了众人的不满。齐国的一位官员就对他说:“你的行为违背了礼法,冒犯了众人,真是违戾之极!”从此,人们用“违戾”来形容行为举止不当,不守规矩的情况。
词语结构
违戾是由“违”和“戾”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违”表示违背,违反,“戾”表示冒犯,不守规矩。
例句
1. 他的行为举止太过违戾,让人无法接受。2. 这种违戾的行为在社会上是不被容忍的。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违”字与“戾”字的意义进行联想,比如“违”表示违背,违反,“戾”表示冒犯,不守规矩。可以想象一个人违背了规矩,冒犯了他人,行为举止不当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礼法、规矩相关的成语,比如“守望相助”、“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太过违戾,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他的举止违戾,不守规矩,导致被同学孤立。3. 高中生:他的言辞过于激烈,完全违戾了公共场合的礼仪。4. 大学生及以上: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违戾社会公德。
(0)
诗文中出现“违戾”的诗词

送蒙斋赴召六首·其四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惟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著,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愿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