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从意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观察力敏锐,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人的想法和意图。同时,它也可以用于提醒人们在沟通中应该注重细节,不仅仅听取他人的言辞,还要留意他们的表情和神态。
- 例句
- 1. 他是一个善于从意的人,总能准确地猜出别人的心思。2. 在交流中,我们要注重从意,不仅仅听取对方的言辞。3. 她的观察力很强,从意的能力让她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基本含义
- 从别人的表情、神态等方面看出其内心所想。
- 基本解释
犹遂意,如愿;随从己意。《汉书·王莽传中》:“苇然閔 汉氏 之终不可济,斖斖在左右之不得从意,为之三夜不御寝,三日不御食。” 颜师古 注:“言欲助 汉 室而迫天命,不得从其本意也。” 晋 王羲之 《农敬亲帖》之三:“情事不得从意,可叹可叹!” 唐 张怀瓘 《书议》:“临事制宜,从意适便。”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察言观色”、“洞若观火”等,来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从意到妈妈的表情不高兴,就知道她生气了。2. 初中生:通过观察老师的表情,我从意到他对我们的作业不满意。3. 高中生:在与朋友交流时,我善于从意,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4. 大学生:在面试中,我通过从意来读懂面试官的反应,从而做出更好的回答。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宰相名叫张仪,他在秦国任职期间,经常能够通过观察人们的表情和神态,推测出他们真实的想法。有一次,张仪在宴会上看到一个宾客表情犹豫,神情不安,猜测他一定有什么阴谋。于是,张仪派人调查该宾客,果然发现了他的阴谋。从此,张仪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成为了后人称赞的对象,人们就用“从意”来形容他的能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从意”与观察力和洞察力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自己如同一个侦探,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和神态来揣摩他们的真实想法。
- 词语结构
- 从意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从”和“意”。其中,“从”表示观察、推测,“意”表示内心、想法。
- 详细解释
- 从意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神态等细微变化,推测出其内心所想。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细微的线索来揣摩他人的真实想法,而不仅仅依靠表面的言语。它常用于形容人善于洞察他人内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