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小团体在面对大环境或大势的时候,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顺应大势,被动应对的情况。例如,当一个小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激烈时,无法改变市场环境,只能顺应大势,调整经营策略,被动应对。
- 例句
- 1. 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只能孙吴,寻找机会。2.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小企业很难改变现状,只能孙吴,等待时机。
- 基本含义
- 指个体或小团体在大环境中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顺应大势,被动应对。
- 基本解释
(1). 春秋 时 孙武 和 战国 时 吴起 的并称。皆古代兵家。 孙武 著《兵法》十三篇。 吴起 著《吴子》四十八篇。《荀子·议兵》:“ 孙 吴 用之,无敌於天下。” 杨倞 注:“ 孙 ,谓 吴 王 闔閭 将 孙武 ; 吴 ,谓 魏武侯 将 吴起 也。” 南朝 梁简文帝 《雁门太守行》之一:“少解 孙 吴 法,家本 幽 并 儿。”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长兄少年曾落托,拔剑沙场随 卫 霍 。口里虽谭 周 孔 文,怀中不舍 孙 吴 略。”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清 洪昇 《长生殿·剿寇》:“军令分明,争看奋鹰扬堂堂元帅。端的是 孙 吴 无赛,管净扫妖氛毒害。”
(2). 三国 时 吴国 ,因王室姓 孙 ,历史上也称 孙吴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宁国府》:“府东南一百五里…… 汉 宛陵县 地, 后汉 建安 十三年, 孙吴 分置 寧国县 。”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历史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孙权和东吴的故事,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里是个普通学生,只能孙吴,努力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们班级的成绩总是排在倒数几名,感觉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孙吴,努力提高成绩。3. 高中生: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我们只能孙吴,努力备战,争取好的成绩。4. 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我感觉自己的竞争力不够强,只能孙吴,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孙权是东吴的首领,是中国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在东吴的历史上,孙权面对曹魏和刘备两个强大的敌人,无法改变战局,只能顺应大势,被动应对。因此,人们就用“孙吴”来形容个体或小团体在大环境中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顺应大势,被动应对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小船在大海中飘荡,无法改变风向和海流,只能顺应大势,被动应对。
- 词语结构
- 孙吴成语的结构是“孙”+“吴”。
- 详细解释
- 孙吴成语由“孙”和“吴”两个字组成。其中,“孙”指的是孙子,代表个体或小团体;“吴”指的是吴国,代表大环境或大势。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个体或小团体在大环境中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顺应大势,被动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