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资粮 zīliáng
[warfave supplies and army provisions] 战资、粮草。
- 详细解释
见“ 资粮 ”。
亦作“ 资粮 ”。1.粮食。泛指钱粮。《左传·僖公四年》:“若出于 陈 郑 之间,共其资粮屝履,其可也。” 杨伯峻 注:“资粮,同义连绵词,资亦粮也。” 晋 刘琨 《扶风歌》:“资粮既之尽,薇蕨安可食。”粮,一本作“ 粮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但是研究者自身的生活的保障,至低限度的糊口的资粮,这求之于国外,比在国内是还要困难的了。”
(2).按规定发给的米粮。《旧唐书·裴胄传》:“收其资粮,分为月进, 胄 至,奏其本末,罢之。”
(3).粮食为人生存之本,故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大忍恶对门》:“是故发大乘者,多来此土,以救苦为资粮,以拔恼为要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按者亦以死论,僧求假七日,令持念为将来资粮, 郑公 哀而许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藏经中有《俱舍论》,载颂曰:‘欲往前路无资粮,来往中间无所止。’ 东莱先生 吕居仁 临终诗云:‘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盖用前语。”
- 基本含义
- 指作为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基本条件和保障的资金、物资等。
- 使用场景
- 资粮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进行工作、学习或生活时,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和物质基础来支持。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比如讨论一个企业或者组织在开展工作时的资金和物资保障,或者讨论一个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时所需要的经济条件等。
- 故事起源
- 关于资粮的具体故事起源暂无明确记载。
- 词语结构
- 资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创业之路非常艰辛,但是他有足够的资粮来支持他的事业发展。2. 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我们要做好充足的资粮准备。3.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注重积累知识和经验,这是我们的资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资”字和“粮”字的意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比如,“资”字可以联想到金钱、财产,而“粮”字可以联想到食物、物资。将这两个意思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关资金和物资的记忆图像,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比如“粮草俱尽”、“资本”等,来扩展对于资粮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认真学习,积攒知识作为我的资粮。2. 初中生:在备考期间,我需要充足的资粮来支撑我的学习。3. 高中生:大学教育需要很多经济支持,所以我要为自己的资粮做好准备。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需要有充足的资粮来支持我的梦想。5. 成年人: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资粮,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