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内在品质超出了外表所展现的形象。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教育、工作、人际关系等。例如,当一个人在外表上看起来普通或平凡,但实际上具有出色的才能或品质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粗鲁,但实际上粗中有细,非常关心他的家人。2. 这幅画看上去很简单,但是粗中有细,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画家的技巧和艺术感。3. 不要只看表面,要善于发现粗中有细的美。
- 基本含义
- 在粗糙的外表或表面上,隐藏着细腻的内在品质或价值。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这个成语相关的其他成语或表达方式,例如“外表不凡”、“内在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以前觉得蚂蚁很小,但是现在我知道粗中有细,它们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2. 初中生:这本书的封面看起来很普通,但是里面的故事粗中有细,非常引人入胜。3. 高中生:他虽然外表看起来很普通,但是粗中有细,他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粗中有细”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晋书·王敦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王敦是晋朝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外貌粗糙,不修边幅。然而,在他表面的粗糙之下,隐藏着他聪明、机智和卓越的才能。因此,人们用“粗中有细”来形容他。
- 记忆技巧
- 可以用“粗糙的外壳,细腻的内心”来联想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外表看起来粗糙的物体,但当你仔细观察时,你会发现它的内在是细腻而精致的。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粗”、“中”和“细”。
- 词语解释
- cū zhōng yǒu xì ㄘㄨ ㄓㄨㄙ ㄧㄡˇ ㄒㄧˋ
粗中有细(粗中有細)
表面似乎粗率,实际却很细致;平时比较粗率,有时却很细致。《西游记》第五五回:“ 沙僧 听説,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李準 《“三眼铳”掉口记》六:“你老叔这‘三眼铳’,也不是只会放大炮,有时还有点‘粗中有细’呀!” 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这个愣小伙子,还粗中有细哩!”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