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虚论常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人的言论或观点没有实际意义,只是空洞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辩论或争论没有实质性,只是在空谈而已。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只是一堆虚论,完全没有实际意义。2. 这篇文章充满了虚论,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观点。
- 基本含义
- 指空洞无实际内容的言论或观点。
- 基本解释
浮夸空泛的议论。《六韬·上贤》:“以高谈虚论説於人主,王者慎勿使。”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明於祸福之实者,不可以虚论惑也;察於治乱之情者,不可以华飭移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 齐 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 宋 叶适 《制科》:“当制举之盛时,置学立师,以法相授,浮言虚论,披抉不穷,号为制举习气。”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虚论相关的成语,例如“虚与委蛇”、“虚无缥缈”等。这些成语都与形容言论或观点的空洞无实际内容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答案太虚论了,根本不对。初中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有同学提出了一些虚论,让我们都很困惑。高中生:在辩论赛中,他的观点只是一些虚论,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支持。大学生:这篇论文的结论太虚论了,没有充分的实证支持。通过这个学习指南,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虚论”。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虚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四年》中。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问齐国的大夫们:“吾闻先君之时,有虚言之人,吾欲杀之,可乎?”大夫们回答说:“虚言之人不可杀,杀之则无人敢言。”从此,虚论一词开始被用来形容空洞的言论或观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虚论”这个成语与“空洞的言论或观点”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发表一堆空洞无实际内容的言论,形成联想来记忆。
- 词语结构
- 虚论是一个形容词加名词的结构,表示形容言论或观点的空洞无实际内容。
- 详细解释
- 虚论是由“虚”和“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虚指没有实质内容,论指言论或观点。虚论用来形容某种言论或观点没有实质性,只是空洞的、没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