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赤体的词语解释
赤体的意思
拼音:chì tǐ    注音:ㄔㄧˋ ㄊㄧˇ
基本解释

光身,不穿衣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母惊起,见妇赤体走去,方将启关。”

基本含义
赤体指的是裸体,没有穿衣服的状态。
详细解释
赤体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赤意为裸露、没有遮盖,体意为身体。赤体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没有穿衣服的状态。
使用场景
赤体常用于形容人没有穿衣服或裸露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言行毫无顾忌和保留。
故事起源
赤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种惩罚方式。在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做"赤体示众",即将犯人剥去所有衣物,公开展示在众人面前。这种惩罚方式旨在羞辱犯人,让他们感到羞愧和难堪。后来,赤体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裸露无遮的状态。
词语结构
赤体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例句
1. 他赤体站在阳光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2. 小偷被抓住后,被赤体示众,受到了羞辱。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赤身裸体站在阳光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这样就能够记住赤体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赤体相关的成语,例如赤身露体、赤裸裸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夏天的时候,我喜欢在家赤体跑来跑去。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摔倒了,结果赤体滚了一圈。3. 高中生:他的行为太过分了,简直是赤体示众。希望以上关于“赤体”的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
(0)
诗文中出现“赤体”的诗词

书事

离家仲冬望,溯江至鄂渚。

凄风裂重裘,大雪惨行旅。

蹉跎岁华晏,洲边感鹦鹉。

今年春二月,玺书命守土。

两日抵黄州,又值连月雨。

披榛古瓦场,诛茅创廨宇。

四招复业民,疮残必摩抚。

事简虽得暇,怀国郁心腑。

梦登阁道上,隔水不得语。

觉后山月西,孤影在荒堵。

新晴云雾捲,南方早炎暑。

夏衣家未寄,昼汗生腹股。

对客扪虱谈,痒多翻成苦。

土无絺绤卖,亦有乏资与。

空存麻城名,不见制白纻。

赤日烁闾阎,卉服多困窭。

一物差可意,美竹产村坞。

削皮为枕簟,纤巧类织组。

凉光泛琉璃,病后难寝处。

此身不足惜,所愿六事举。

闵玆烽燹馀,民命满荆楚。

可怪近日来,船兵忽暴禦。

快桨躐洪涛,劫货杀物主。

登岸拆邮亭,伏莽袭商贾。

巴河遇三人,投之急流去。

一人浮水还,赤体无寸缕。

疆域幸开辟,道路仍龃龉。

偶逢使者归,封书闻政府。

敢陈骨鲠言,天高听常俯。

踪迹悬幽远,庶效涓埃补。

(0)

五言白话诗·其四

世间慵懒人,五分向有二。

例著一草衫,两膊成山字。

出语觜头高,诈作达官子。

草舍元无床,无毡复无被。

他家人定卧,日西展脚睡。

诸人五更走,日高未肯起。

朝庭数千人,平章共博戏。

菜粥吃一□,街头阔立地。

逢人若共语,荒说天下事。

唤女作家生,将儿作奴使。

妻即赤体行,寻常饥欲死。

一群病赖贼,却搦父母耻。

日月甚宽恩,不照五逆鬼。

(0)

草堂清和尚赞

凛凛孤风世所稀,碧眸炯炯电光辉。

贫儿示与衣中宝,富者教伊赤体归。

毒手惯曾烹佛祖,洪炉常用大钳锤。

小根魔子还知否,此是吾家真白眉。

(0)

上滩行

大滩水如天上来,奔腾涌沸声轰雷。

一线直落势复回,银河东泻沧溟开。

小滩石在水中夹,怒石夹水水逾狭。

新泉急火煎成泡,万斛明珠流出峡。

大滩小滩难复难,蛟鼍喷沫飞惊湍。

上滩更比下滩苦,行者未至心先寒。

江头大船不敢行,驾棹皆属麻阳人。

麻阳舟子强有力,满船日听喧呼声。

喧呼牵挽人挤排,各负长纤登高崖。

崖高路窄行不得,蛇行蒲伏泥中蛙。

壮者负纤黠持篙,篙撑怪石避惊涛。

一篙一拄一转侧,危梢起立如飞猱。

滩流浅处石势汹,舟陷石中舟愈重。

篙师赤体入水中,鳌负舟行舟始动。

楚黔地接相犬牙,千山万壑钩连斜。

诸峰横叠出滩口,奇崖峭壁森㟏岈。

山形崱屴波与吞,怒犀饿虎沙中蹲。

或如美人临水妆,黛螺秀色生明光。

俯听滩声仰见山,时时骇笑开心颜。

神工鬼斧不容壑,世间奇境非痴顽。

放舟似入青云端,江山如此亦壮观,何必徒嗟行路难。

(0)

伏暑

正觉纤絺便,未容团扇閒。

儿童昧灾变,赤体更欢颜。

(0)

咏木兰花

翛然高倚松杉上,白比梅花广大身。

赤体凌霜寒彻骨,多情含睇暗怜春。

似嫌弱质惭倾国,独许微香稍近人。

莫以繁枝掩冰雪,藐姑丛里绝芳尘。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