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陪从祭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太庙陪祀,止用五品以上尊官。自吏科都给事中 夏言 ,以加四品服俸求陪祀,上下其议,部覆不许。”参见“ 侍祠 ”。
(2).附祭,配享祭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按 高宗 崩时将祔庙,史官 杨万里 ,宰相 周必大 辈,凡号理学大儒,俱欲以 张浚 配,独翰林学士 洪迈 ,谓宜以 赵鼎 、 吕颐浩 陪祀。”
- 基本含义
- 作为陪祀的人或物,表示陪伴在祭祀活动中。
- 详细解释
- 陪祀是一个古代的宗教仪式用语,指的是在祭祀活动中陪伴神灵的人或物品。陪祀通常指的是陪伴祭祀者,参与祭祀仪式并辅助祭祀者完成祭祀。
- 使用场景
- 陪祀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古代文献或史书中。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某个仪式或活动中扮演辅助角色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陪祀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举行祭祀仪式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祝福。在这些仪式中,有一些人或物品被选为陪祀者,他们的职责是陪伴祭祀者,协助完成祭祀仪式。因此,陪祀成为了一个表示陪伴祭祀活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陪祀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陪”,意为陪伴;第二个字是“祀”,意为祭祀。
- 例句
- 1. 在祭祀活动中,他作为陪祀者,负责陪伴祭祀者完成仪式。2. 他被选为陪祀物品,放在祭坛上供奉神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陪祀”拆分为“陪”和“祀”来记忆。其中,“陪”表示陪伴,而“祀”表示祭祀。可以联想到在祭祀活动中,有人或物品陪伴祭祀者完成仪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祭祀文化和仪式,以及与祭祀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祭祀活动中,我扮演了陪祀者的角色,帮助祭祀者完成了仪式。2. 初中生:祭祀活动中的陪祀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礼仪和知识。3. 高中生:陪祀者的责任是协助祭祀者完成祭祀仪式,确保仪式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