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子本的词语解释
子本的意思
拼音:zǐ běn    注音:ㄗㄧˇ ㄅㄣˇ
基本解释

利息和本金。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唐 元稹 《估客乐》诗:“子本频蕃息,货贩日兼并。”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又别造 安济坊 ,以居病囚。凡此皆自有子本,使后不废。”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本质、根源或核心。
详细解释
子本一词来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焚书坑儒,以为天下之本也。”意为焚烧书籍,埋葬儒士,认为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之策。后来,子本逐渐演变为表示事物的本质、核心或根源。
使用场景
子本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或核心,用以强调某个问题或情况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包括学术讨论、社会分析、政治评论等。
故事起源
子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事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下令焚烧大量书籍,埋葬儒士,以消除思想上的异议和统一思想。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子本的来源,因为秦始皇认为焚书坑儒是治理天下的根本之策。
词语结构
子本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子”表示事物的本质或根源,“本”表示事物的根基或核心。
例句
1. 这篇文章道出了社会问题的子本。2. 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找到问题的子本所在。3. 理解历史事件的子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和现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子本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树木,树木的根部代表着事物的本质或根源,而树木的树干和枝叶则代表着事物的表面和表象。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子本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焚书坑儒事件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以加深对子本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说读书很重要,因为书是知识的子本。2. 初中生:了解历史的子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社会。3.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要抓住问题的子本,深入分析。以上是关于“子本”词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帮助!
(0)
诗文中出现“子本”的诗词

登苏城北寺塔

昔年买棹过阊阖,未见苏城先见塔。

今年寄迹北寺旁,日向斯塔对下榻。

偶时塔影卧榻中,掩映斜阳西射红。

旅人梦醒惊窗黑,不道寺塔道长虹。

邻居老僧致前请,邀吾登塔上绝顶。

风云生足乱烟霞,珠玉当檐垂欬謦。

斗大苏城一点烟,却好晚炊欲暮天。

娄江震泽东南指,欲泛太湖思渺然。

子本非尘俗子,长恨年华逐流水。

何幸胜地结良缘,大千世界日俯视。

日俯视,去迟迟,陋彼眼光如豆时。

(0)

乐府古题序.估客乐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

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

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

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亦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

鍮石打臂钏,糯米炊项璎。

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石声。

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

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

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

子本频蕃息,货贩日兼并。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

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

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

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

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

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

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

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

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

(0)

寻僧二首·其二

弥天释子本高情,往往山中独自行。

莫怪狂人游楚国,莲花只在淤泥生。

(0)

次韵水官诗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子本缝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旃。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从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东出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偏。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惟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0)

送陈守仁入太学

子本天性,至恩无比伦。

矧公之尊府,子舍公一身。

料从少小来,迨兹壮有室。

未尝越旬月,远去慈亲膝。

借问今何之,千里具行装。

荅言为道艺,愤悱趋上庠。

有客前献言,惟道若大路。

驾子天神明,贤圣在举步。

幽堂列坟典,周孔以为师。

学成名亦遂,且不离庭闱。

荅云子言善,在予非不知。

父母生我身,劬劳靡不为。

垂髫俾之学,外不与毫丝。

乃今有室家,儿女发已束。

分寸无所立,何以酬顾复。

如彼甲与乙,名高髦俊科。

又若丙与丁,禄位今嵯峨。

是皆予亲友,予独无所就。

是以不宁居,忙于贾求售。

昔者三千徒,负笈洙泗滨。

孟轲远游学,母老仍家贫。

尚违晨昏侍,以就德业新。

盖以慈爱心,惟期已成达。

男子四方志,安能恋房闼。

客前贺曰都,事固无必非。

子志乃如此,顾予安得知。

在家事多夺,远大非可必。

大孝在显亲,为子解羁絷。

日月如逝波,无方可维絷。

陶侃惜分阴,仲尼犹不及。

自古力道业,寸晷重琳璆。

子今道所出,处处足浇浮。

阳和达京辇,士女方春游。

百宝妆楼台,歌喉珠宛转。

恼乱巧迎逢,偏能伺方便。

平生足持守,到此总不见。

又有非辈流,频频甚鸴斯。

顾盼借颜色,谈笑怀奸欺。

从容樽酒间,留连棋局上。

英豪俊杰心,鲜不由此放。

子今志者大,思虑宜蚤正。

慎子之朋侪,力与光阴竞。

由此期显亲,昊天其斯应。

(0)

和陶神释

子本无我,其初因物著。

岂惟老变衰,念念不如故。

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

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

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

甚欲随陶翁,移家酒中住。

醉醒要有尽,未易逃诸数。

平生逐儿戏,处处馀作具。

所至人聚观,指目生毁誉。

如今一弄火,好恶都焚去。

既无负载劳,又无寇攘惧。

仲尼晚乃觉,天下何思虑。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