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唐 代诏敕用黄纸,凡有更改,仍用黄纸贴在上面,叫做“贴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唐 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
(2). 宋 代奏札意有未尽,摘要另书于后,叫做“贴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今奏状札子皆白纸,有意所未尽,揭其要处,以黄纸别书於后,乃谓之贴黄。” 宋 陆游 《代二府与夏国主书》:“贴黄:前件事宜,臣等虽已面陈,缘利害至大,陛下反覆省览,故敢輒具此奏。”
(3). 明 清 时摘取奏疏中要点,黏附在奏疏后面,叫做“贴黄”。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贴黄》:“﹝ 崇禎 ﹞命内阁为贴黄之式,即令本官自撮疏中大要,不过百字,黏附牘尾,以便省览。”
- 基本含义
- 指贴在门上的黄纸,表示被贴黄纸的人已经去世,用来表示某人已经离世。
- 详细解释
- 贴黄是指贴在门上的黄纸,是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象征着土地和土地之神,贴黄纸则是为了告知他人有人去世,并表示家庭正在举行丧事。因此,成语“贴黄”用来形容某人已经去世。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人去世的情况,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悲痛。
- 故事起源
- 贴黄一词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喻老》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去世后,他的朋友们为他贴上了黄纸,以示哀悼和纪念。这个故事被后来的人们引用,并形成了成语“贴黄”。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我们得去给老王贴黄了,他昨天去世了。2. 这个消息传来,大家都纷纷为他贴黄。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贴黄”这个词语的含义,想象一个门上贴着黄纸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以及其他与丧葬相关的成语和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奶奶去世了,我们给她贴了黄纸。2. 初中生:听说他爷爷去世了,他们家现在正在贴黄。3. 高中生:我参加过一次葬礼,亲眼见到了贴黄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