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错误的言论。《礼记·哀公问》:“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 郑玄 注:“君之言虽过,民犹称其辞;君之行虽过,民犹以为法。”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君侯忘圣贤之显迹,述鄙宗之过言,窃以为未之思也。”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臣者,探本真以奉君,过言有诛,矧旁饰躗言?”
(2).过分夸大、过于激切的言论。《楚辞·九章·惜诵》:“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唐 白居易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是时, 汉 兴四十载,万方大理,四海大和;而 贾谊 非不见之,所以过言者,以为词不切,志不激,则不能迴君听,感君心,而发愤於至理也。”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先君口无过言,身无嫚度。”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英 煤涸竭之时,即 英国 衰亡之日,非过言也。”
- 基本含义
- 过度言辞,言过其实
- 详细解释
- 指言语过分,超出了事实或真相,夸大了事实的程度。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说话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个叫过珍的人,他常常夸大说话,使人难以相信。后来,人们就用“过言”来形容夸大其词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他说自己的成绩很好,但实际上只是过言而已。2. 不要过言,要实事求是地描述问题。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过言”想象成一个人在说话时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样子,帮助记住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他会飞,但那只是过言而已。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的作业都很好,但我觉得他有点过言了。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描述有点过言了,需要更客观一些。4. 大学生:政客们在竞选时常常夸大其词,这就是过言的表现。5. 成年人:别过言了,说实话就好,不需要夸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