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叹)表示惊诧。
[构成]
叠音式
[同音]
多多
- 详细解释
◎ 咄咄 duōduō
[tut-tut;threatening;menacing;aggressive]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咄咄怪事
(1).感叹声。表示感慨。《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 子陵 ,不可相助为理邪?” 晋 陆机 《东宫》诗:“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 唐 李益 《北至太原》诗:“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
(2).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3).呼驴马等牲畜之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
- 基本含义
- 形容气势威严,态度强硬。
- 使用场景
- 咄咄一词常常用来形容有威严、自信的人。例如,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在演讲或者会议上的气势;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辩论或者争论中表现出的自信和强硬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关于咄咄一词的具体起源和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多次出现,可以看出它的使用历史已经相当久远。
- 词语结构
- 咄咄一词是一个重复结构的成语,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咄咄逼人的表情让人感到畏惧。2. 领导的咄咄口吻让大家都感到压力很大。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咄咄”这个词与“多多”这个发音相连。想象一个自信、威严的人在说话时声音高亢、自信满满,就像他有很多的能量一样。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威风凛凛”、“气势磅礴”等,来拓展对表达自信、威严的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上课时咄咄逼人,同学们都很害怕。初中生:班长咄咄逼人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都被他的气势所折服。高中生:学生会主席在演讲中展现出了咄咄的气势,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大学生:领导在会议上以咄咄的口吻指出了问题的根源,让大家深感压力。成人:他咄咄的态度让人们对他的领导能力有了更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