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瓦甑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高尚品质或者自我要求。
- 例句
- 1. 他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真是瓦甑之士。2. 她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瓦甑的高尚品质。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或行为端正。
- 基本解释
陶制炊器。《后汉书·礼仪志下》:“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瓦灶二,瓦釜二,瓦甑一。”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鬼神》:“ 庐山 九天使者真君庙 门外,有石如瓦甑,光滑莹洁,人尝看玩之,颇有灵异。” 宋 陆游 《小疾自警》诗:“淖糜煮石泉,香饭炊瓦甑。”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和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是我们班级里的瓦甑,总是帮助别人,从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老师常常用瓦甑来形容他,因为他的品德和行为都非常优秀。3. 高中生:他的高尚品德和端正行为使他成为了学校里的瓦甑之士。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成为瓦甑,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 故事起源
- 瓦甑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人,他在家中的厨房里发现了一只瓦甑。孔融看到这只瓦甑后,便对家人说:“这只瓦甑非常纯洁,我要像它一样,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瓦甑”来形容孔融的高尚品德和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瓦甑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洁白无瑕的瓦甑,代表着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行为端正。
- 词语结构
- 瓦甑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瓦甑是由“瓦”和“甑”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瓦”指的是瓦器,而“甑”则指的是古代用来蒸煮食物的器具。瓦甑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如同瓦甑一样纯洁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