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秉质的词语解释
秉质的意思
拼音:bǐng zhì    注音:ㄅㄧㄥˇ ㄓㄧˋ
使用场景
秉质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不随波逐流。在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秉质都是一种重要的品质。
例句
1. 他一直秉质坚定,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2. 她秉质正直,从不做违法的事情。
基本含义
秉质指的是秉持某种品质或性格特点。
基本解释

受于自然的资质。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秉质之清浊厚薄亦命也。” 谢觉哉 《第一次会见毛泽东同志》:“所恨秉质鲁钝,遇到这样的老师,却一点东西也没有学到。”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历史书籍或者名人传记来了解更多关于秉质的故事和例子。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品质、性格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忠诚老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秉质坚持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秉质负责,带领大家共同进步。高中生: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我要秉质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被他人干扰。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秉质勤奋学习,为将来做好准备。
故事起源
秉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年》这本古代历史书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晋献公的国君,他非常重视礼仪和道德,任命官员时都会考察他们的品质和能力。有一次,晋献公任命了一个叫做郑子产的人为官员,因为他认为郑子产秉质正直,能够恪守职责。这个故事以晋献公赞赏郑子产的秉质为核心,成为了秉质这个成语的来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手中持有一个质量很好的物品,表示他坚持自己的品质和原则。
词语结构
秉质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详细解释
秉质是由“秉”和“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秉的意思是持有、坚持,质指的是品质、性格。秉质表示一个人坚持自己的品质和性格特点,不轻易改变。
(0)
诗文中出现“秉质”的诗词

子远使君出守广汉始获倾盖诸官赋诗赠别某广汉人也故末章及之

半生落南州,分与岷峨疏。

朅来荆江上,所忻近乡闾。

吾乡多隽豪,杂遝来舟车。

时从说情话,颇觉中怀舒。

中间识胡公,粹美真璠玙。

心远气自静,语简意有馀。

向来有推毂,入校中秘书。

名场万夫立,人亟我则徐。

拳拳抱忠爱,百虑才一摅。

白云已在望,思亲惜居诸。

乞州枌榆边,政以便版舆。

同舍挽不住,清风挟归裾。

观君进退间,此岂为名誉。

春帆肯小驻,论交良慰予。

爱君秉质高,且复富蓄储。

任重则道远,愿言勿踟蹰。

吾州得贤牧,父老想乐胥。

我亦有一廛,径思归荷锄。

(0)

岁丁丑曾步韵寿一如王君七十,意有未尽,复成五古一首

我续古稀吟,不尚谀词贡。

先生松鹤姿,秉质尤厚重。

肇锡鸿逵爻,爰居为粪巷。

老宿仰经师,文史殊足用。

桃李盈门墙,济济英才众。

衣钵盛流传,群钦铸颜孔。

清况谱茶经,旗枪分雅供。

优游乐天真,知己日过从。

忆昔小蓬莱,叨陪鲤对共。

五十馀载间,仆未解尘鞚。

羡君乐齐眉,更有谢家凤。

兰玉森庭前,含饴孙载弄。

天伦乐事多,颐养福天种。

即此卜遐龄,聊代椒花颂。

(0)

李芸甫水部画松为子佩参军赋

李侯画松如老螭,著纸俱作鳞之而。

破空势起不得住,风雨一霎迷天池。

阿兄矫矫岁寒操,秉质况是山林姿。

特令写此好根节,要使俗子惊须髭。

顾我园荒旧三径,故物入眼宜为辞。

披图一笑镫影黝,霜华摇动青铜皮。

古香满地寒不扫,黛色参天疏自支。

想见萧斋挂壁夜,定有云气归高枝。

(0)

杂诗·其一

高楼峙西北,缥缈浮云端。

中有愁思妇,抚琴独长叹。

容颜耀朝日,咳吐如芳兰。

动作礼自持,秉质幽且间。

阳春久不作,感怀时一弹。

莫谓和者寡,知音良独难。

举世尽扰扰,何处结古欢。

(0)

子远使君出守广汉始获倾盖诸官赋诗赠别某广

地生落南州,分与岷峨疎。
朅来荆江上,所忻近乡闾。
吾乡多隽豪,杂遝来舟车。
时从说情话,颇觉中怀舒。
中间识胡公,粹美真璠玙。
心远气自静,话简意有余。
向来有推毂,入校中秘书。
名场万夫立,人亟我则徐。
拳拳抱忠爱,百虑才一摅。
白云已在望,思亲惜居诸。
乞州枌榆边,政以便版舆。
同舍挽不住,清风挟归裾。
观君进退间,此岂为名誉。
春帆肯小驻,论父良慰予。
爱君秉质高,且复富蓄储。
任重则道无,原言勿踟蹰。
吾州得贤牧,父老想乐胥。
我亦有一廛,径思归荷锄。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