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辔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掌握权力、执掌大权,具有决策、领导能力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或其他具有重要职位的人。
-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担任总经理职位,辔策全局。2. 这位领导能够辔策全队,使他们取得了好成绩。
- 基本含义
- 指驾驭马匹时用手握住马的辔头,控制马的前进方向。比喻掌握权柄,执掌大权。
- 基本解释
亦作“ 轡筴 ”。1.御马的缰绳和马鞭。《管子·小称》:“ 造父 有以感轡筴,故遫兽可及,远道可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恣欲於马者,擅轡筴之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无轡筴而御奔马,弃柂櫓而乘轻舟,未见其可也。”
(2).比喻控制的工具。《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猒权,愿宽假轡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下堕则上崩,故倾穨莫之扶也,於是轡策去於我手,神物假而不还,力勤财匱,民不堪命。”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辕门交错、鞭长莫及等,来拓展对权力和掌控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辔策者,她决定我们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安排。2. 初中生:学校的校长是辔策整个学校的人,他负责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3. 高中生:政府官员是辔策整个国家的人,他们负责制定国家的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4. 大学生:公司的总经理是辔策整个公司的人,他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理公司的运营。5. 成年人:家庭的父母是辔策整个家庭的人,他们负责决策家庭的重要事务和管理家庭的日常生活。
- 故事起源
- 辔策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庄公十五年》。故事中,庄公问左丘明:“君有辔乎?”左丘明回答说:“有。”庄公又问:“辔之策焉?”左丘明回答说:“策之以德。”庄公问:“若其不可,则奈何?”左丘明回答说:“辔之以刑。”这段对话形象地表达了掌握权柄时需要用德治理,如果不行则要用刑罚来约束的道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辔策这个成语的意思与驾驭马匹时用手握住马的辔头来控制马的前进方向相联系,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辔策成语由两个词组成,辔和策。辔是指驾驭马匹时用手握住马的辔头,策是指控制、驱使。辔策的意思就是通过掌握权柄来驱使、控制事物。
- 详细解释
- 辔策成语的意思是指掌握权柄,执掌大权。在古代,驾驭马匹时,人们通过手握住马的辔头来控制马的前进方向,因此成语“辔策”就比喻掌握权柄,执掌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