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初伏的词语解释
初伏的意思
拼音:chū fú    注音:ㄔㄨ ㄈㄨˊ
基本解释

◎ 初伏 chūfú
(1)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hot season]∶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
(2) [the first day of 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头伏”

英文翻译

1.【医】first dog-days

详细解释

即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或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十天时间。《史记·秦本纪》:“二年,初伏,以狗御蛊。”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六月伏日初也。 周 时无,至此乃有之。”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一:“初伏啟新节,隆暑方赫羲。” 唐 萧颖士 《游马耳山》诗:“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参见“ 三伏 ”。

基本含义
初伏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节气,表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指初伏时期的炎热天气。
使用场景
初伏一词通常用于描述夏季的炎热天气,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天气讨论、描述夏季的气温高等场景。
故事起源
初伏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在古代,人们根据太阳的位置和气温来划分四季,并将每个季节分为三个节气。初伏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代表了夏季的酷热天气,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夏季的高温天气。
词语结构
初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初”是形容词,表示开始的意思;“伏”是动词,表示隐藏、压制的意思。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夏季的炎热天气开始压制人们。
例句
1. 今年的初伏真是热得让人受不了。2. 初伏时期,人们都喜欢在家里待着,避免暴晒。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初伏这个成语:将“初”字与夏季的开始联系起来,表示夏季的开始;将“伏”字与炎热的天气联系起来,表示天气的压制。通过将两个字的意思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记忆形象。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了解每个节气的起源和含义,以及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故事和传统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是初伏,天气真的很热啊!2. 初中生:初伏时期,我们要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3. 高中生:初伏的天气炎热,对于长时间在户外运动的人来说是一种考验。
(0)
诗文中出现“初伏”的诗词

避暑

当暑忆归林,陶家借柳阴。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

神仙倘有术,引我出幽岑。

(0)

在怀县作诗二首·其一

南陆迎修景,朱明送末垂。

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朝想庆云兴,夕迟白日移。

挥汗辞中宇,登城临清池。

凉飙自远集,轻襟随风吹。

灵圃耀华果,通衢列高椅。

瓜瓞蔓长苞,姜芋纷广畦。

稻栽肃芊芊,黍苗何离离。

虚薄乏时用,位微名日卑。

驱役宰两邑,政绩竟无施。

自我违京辇,四载迄于斯。

器非廊庙姿,屡出固其宜。

徒怀越鸟志,眷恋想南枝。

(0)

和陈基载大雨

黕黕云如涌,淙淙雨若倾。

骤翻银汉浊,匀洒玉绳明。

雷怒无停势,风豪有遏声。

危楼已初伏,犹谓裌衣轻。

(0)

伏日

未晓雨先骤,过朝风更鲜。

谁知初伏日,全是早秋天。

洗盏尝新酒,临池摘嫩莲。

平生丘壑意,不受暑寒迁。

(0)

中元日午

雨馀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0)

游马耳山

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

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

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

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

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

入谷烟雨润,登崖云日明。

乾坤正含养,种植总滋荣。

草树皆秀色,雏麋乱新声。

攀岩挹桂髓,洞穴拾瑶英。

此地隐微径,何人得长生。

宿心尚葛许,弥愿栖蓬瀛。

太息宦名路,迟回忠孝情。

还丹昧远术,养素惭幽贞。

安得从此去,悠然升玉京。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