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封闭隐秘。 唐 孙过庭 《书谱》:“古今阻絶,无所质问,设有所会,缄祕已深,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 唐 孙过庭 《书谱》:“四海知音,或存观省。缄祕之旨,余无取焉。”
- 基本含义
- 保守秘密,不泄露消息或情况。
- 详细解释
- 缄秘是由“缄”和“秘”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缄”意为封闭,闭口不言;“秘”意为秘密。缄秘指保守秘密,不泄露消息或情况。
- 使用场景
- 缄秘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组织能够保守秘密,不泄露重要信息的能力。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事物的保密性很高,不为外界所知。在商业、政治、军事等领域中,缄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原则。
- 故事起源
- 缄秘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晋书·王导传》。故事中,晋朝宰相王导曾在周朝的武王时期担任官职。当时,王导负责管理国家的机密文件和重要情报。他一直以来都能保守秘密,不泄露机密信息,因此被称为“缄秘之才”。
- 词语结构
- 成语缄秘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缄”和“秘”。
- 例句
- 1. 他是一个缄秘的人,从不泄露任何秘密。2. 这个项目的细节非常缄秘,只有少数人知道。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缄秘这个成语:1. 将“缄”字和“秘”字分别记忆,理解其含义。2. 联想“缄”字的发音与“封”字相似,表示封闭、闭口不言。3. 联想“秘”字的发音与“密”字相似,表示秘密、保密。
- 延伸学习
- 1. 学习其他与保密、秘密相关的成语,如“守口如瓶”、“闭口不言”等。2. 研究保密工作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缄秘考试内容,不要跟同学们说。2. 初中生:他是个缄秘的人,从来不会把我们的秘密告诉别人。3. 高中生:政府对于国家安全的情报都进行严格的缄秘,不容泄露。4. 大学生:公司的商业计划是保密的,员工需要签署保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