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孤高耿直的操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在疚记》:“持介行者不周世缘,务独立者不协众志。”
- 基本含义
- 指人行走的姿势端庄,举止得体。
- 详细解释
- 介行形容一个人走路时的姿态庄重,举止得体,表示此人有修养、有教养。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举止得体、庄重,适用于各种正式场合,如会议、接待客人等。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古代的科举考试中,除了答题之外,还有一项考察官员仪态举止的环节。考生在面试时需要保持端庄、得体的姿态,被称为“介行”。后来,这个词语就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举止庄重、得体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介行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介”是形容词,用来形容“行”。
- 例句
- 1. 他的举止庄重,走起路来真是介行。2. 在重要场合,我们要注意保持介行的形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介行”想象为一个人挺直腰背,举止庄重地走路的样子,然后与“介行”的发音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举止、仪态相关的成语,如“举止端庄”、“仪态万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室里走路时总是介行,我们也要学着这样走。2. 初中生:参加班级会议时,大家都要保持介行的形象,展示出自己的风采。3. 高中生:在校外实习期间,我们要注意举止得体,做到介行,给人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