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族名。 戎 人的一支。即 畎戎 。又称 畎夷 、 犬夷 、 昆夷 、 绲夷 等。《左传·闵公二年》:“ 虢公 败 犬戎 于 渭 汭。” 杜预 注:“ 犬戎 , 西戎 别在中国者。”《国语·周语上》:“ 穆王 将征 犬戎 。”《史记·宋微子世家》:“ 周幽王 为 犬戎 所杀, 秦 始列为诸侯。”
(2).旧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蔑称。 唐 杜甫 《扬旗》诗:“三州陷 犬戎 ,但见西岭青。” 浦起龙 心解:“谓上年十二月 高适 在事时, 吐蕃 陷 松 、 维 、 保 三州。” 唐 薛逢 《开元后乐》诗:“一自犬戎生 蓟北 ,便从征战老 汾阳 。”
(3).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鼠盗忽窃发,犬戎敢相逼。”
(4).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种。《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融父山 , 顺水 入焉。有人名曰 犬戎 。”
(5).传说中的国名。详“ 犬封国 ”。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泛指外族侵略者。
- 详细解释
- 犬戎,是指古代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活动在今天的河北、山西、陕西一带。犬戎常常侵扰中原地区,给中原文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因此,犬戎在成语中往往被用来形容外族侵略者,或者指那些破坏社会秩序、危害他人利益的人。
- 使用场景
- 犬戎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中经常出现。它可以用来形容入侵者、侵略者,或者用来批评那些破坏社会秩序、危害他人利益的人。
- 故事起源
- 犬戎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描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与犬戎的战争。晋国国君晋文公为了对抗犬戎的侵略,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晋文公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最终成功击退了犬戎的侵略。因此,犬戎成为了晋国战胜外族侵略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犬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这个国家正面临着来自外部的犬戎威胁。2. 他的行为就像是一个犬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犬戎的部落入侵了一个和平的村庄,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破坏。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犬戎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犬戎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你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者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犬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犬戎入侵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要团结起来保护我们的国家。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了犬戎是中国古代的外族侵略者,他们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破坏。3. 高中生:他的行为就像是一个犬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