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蕃夷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原始、粗野或不合礼仪的特征。
- 例句
- 1. 这个部落的人们生活方式简单粗糙,真是一群蕃夷。2. 他的举动粗鲁无礼,真是个蕃夷不懂规矩。
- 基本含义
- 指外族、外邦人。也可指未经开化的人或事物。
- 基本解释
旧时中原人对外族或异国人的统称。蕃,通“ 番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每元朔朝会,禁军御杖宿於殿庭……文武缨佩,蕃夷酋长皆序列。”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 汉 兴,立博士,置辟雍……蕃夷武卒,莫不受经。”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对外族的称呼和文化交流可以帮助加深对蕃夷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来了一位外国交流生,他们的服装和饮食习惯和我们不一样,真是一群蕃夷。2. 初中生:那个新同学的行为举止很粗鲁,真是个蕃夷不懂规矩。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文化和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不能把他们视为蕃夷,而是应该尊重他们的传统和习俗。
- 故事起源
- 蕃夷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司马法》中,用来指称周朝边远地区的外族人。后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蕃夷逐渐成为描述外族人或未开化的人的代名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将“蕃夷”联想为“野蛮人”,帮助记忆它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蕃夷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蕃”意为外族,未开化的人,而“夷”则意为外邦人。
- 详细解释
- 蕃夷一词在古代中国常用来指称来自边远地区或外国的人。它有时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野蛮、粗野或未经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