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掾属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或相关的历史文化讨论中。可以用来形容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属下对上级的忠诚和服从。
- 例句
- 1. 他一直是老板的忠诚的掾属,从不违背老板的意愿。2. 领导对于掾属的要求很高,希望大家能够尽职尽责。
- 基本含义
- 指官吏、仆人等下属。
- 基本解释
佐治的官吏。 汉 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魏 晋 以后,改由吏部任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秋八月,公东征海贼”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 曹操 令曰:﹞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焉。”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 武生 为府掾属,公务繁伙,或数夜一直,或竟日不归。”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府史皆有长贰、掾属、胥徒焉,其官数各视其地。”
- 延伸学习
- 1. 了解古代官府中的官职体系,了解掾属在其中的具体职责和地位。2. 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掾属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和描写。3. 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属下”、“部下”等,扩展对于下属、从属关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班长的掾属,负责班级的卫生和秩序。2. 初中生:他是校园广播站的掾属,负责播报学校的消息和通知。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们能够做好学习的掾属。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担任公司领导的掾属,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
- 故事起源
- 掾属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上》中,用来形容官吏的下属。后来,这个词语逐渐被人们引申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属下、部下或从属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将“掾属”拆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字“掾”可以联想为“援”,表示帮助、辅助的意思;第二个字“属”可以联想为“属下”,表示下属、从属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掾属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掾”读作“yuàn”,第二个字“属”读作“shǔ”。
- 详细解释
- 掾属是一个古代的官职名称,指的是官吏、仆人等下属。在古代官府中,掾属是负责辅助官员处理公务的人员,他们负责整理文件、记录事件、传递命令等。掾属这个词语后来也引申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属下、部下或从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