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摄心的词语解释
摄心的意思
拼音:shè xīn    注音:ㄕㄜˋ ㄒㄧㄣ
使用场景
摄心常用于描述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或情感表达,影响他人的思想、情感或行为。这个成语常用于夸奖那些具有魅力、影响力或感染力的人。
例句
1. 他的演讲非常动人,完全摄心了观众。2. 她的美丽和善良的品质摄心了许多人。
基本含义
摄取他人的心思或情感。
基本解释

收敛心神。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崇真寺》:“沙门之体,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禪诵。”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 明 吕坤 《<呻吟语>序》:“司农大夫 刘景泽 ,摄心缮性,平生无所呻吟,予甚爱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从此摄心清静,犹不失作九十翁。”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摄魄”、“摄魂”等,了解更多关于影响他人心灵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故事讲得太好了,完全摄心了我们的注意力。2. 初中生:这位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能够摄心观众的情感。3. 高中生:这本小说的情节非常引人入胜,能够摄心读者的思绪。4. 大学生:他的领导能力非常强,总能够摄心团队的合作精神。5. 成年人:这位演讲者的演讲技巧非常高超,能够摄心听众的心灵。
故事起源
《庄子·外物》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董朝的人,通过他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求学。董朝对学生们的影响之深,就如同摄取了他们的心思一样,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记忆技巧
想象一个人通过一双手抓住他人的心脏,将其摄取进自己的身体,表示通过言行举止等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并影响他们的思想、情感或行为。
词语结构
摄心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摄”和名词“心”组成。
详细解释
摄心是指通过言行举止、情感表达等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并影响他们的思想、情感或行为。这种影响力通常是积极的,旨在启发、激励或感动他人。
(0)
诗文中出现“摄心”的诗词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过天宁寺僧宝檀方丈·其二

野外芳华早,何妨策杖寻。

草深垂井口,碑卧古坛阴。

高坐惟尊足,清斋尚摄心

给园留赏处,还似阮家林。

(0)

奉题听雨楼

云林夜澄寂,有雨弥更佳。

漠漠著树稳,霏霏度檐斜。

入静意所便,争喧竞浮誇。

弛张任橐籥,细大无根芽。

妙运出元造,至理忘纷拿。

变化本因妄,声闻耳生瑕。

不如且置之,摄心静无哗。

危坐不须寐,呼童剪灯花。

(0)

访明公大德

寸发如霜袒右肩,倚肩筇竹貌怡然。

悬灯深屋夜分坐,移榻向阳斋后眠。

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禅。

清凉药分能知味,各自胸中有醴泉。

(0)

七月初六日赴沪海上大风

舵楼时起浪千重,自摄心魂惝恍中。

飘泊正如秋一叶,寻常经见海多风。

高帆鸟翼呜呜黑,落日鱼涎拍拍红。

坐叹狂流垂未息,送人无那与俱东。

(0)

登岱

兼旬洁蠲始夙兴,霁色润遍田渠塍。

壶天阁路十五里,已有凉樾来杉藤。

盘盘磴道左右折,舆夫交侧疑横肱。

琅如联吟客语笑,颲颲众谷相然应。

摄心直造万物表,莽苍但以一气凭。

对松山翠转面面,三天门壁穿层层。

俄看突压大山影,不知尽是屯云升。

云与全山浩呼噏,肤寸之绿皆云蒸。

半日?云出云上,一瞰万里山窗凭。

榑桑若木出檐际,大海积气青光承。

徂徕左翼作阶戺,万峰引带皆昆礽。

咫尺天经界垣座,于惟真宰念庶徵。

岁维大和雨旸若,更切育秀于黎烝。

是日云光缦绝顶,瑞匝齐鲁环荚登。

昔者周诗鲁詹颂,笺疏讵写高崚嶒。

后来李白杜甫辈,但取神秀仙灵称。

发育温仁体峻极,处处帝縡光华凝。

纯乎生意塞天地,职司教养宜战兢。

满山松籁奏金石,蔚蓝细写丹霞澄。

大块文章视人领,游圣门者谁能胜。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