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正中的厅堂。《仪礼·聘礼》:“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 郑玄 注:“中堂,南北之中也。”《古今小说·张舜美中宵得丽女》:“庵主出迎,拉至中堂供茶。” 冰心 《往事》二:“今夜没有电光,中堂燃着两支蜡烛。”
(2).指厅堂之中。《文选·张衡<西京赋>》:“促中堂之陿坐,羽觴行而无筭。” 薛综 注:“中堂,中央也。”
(3).正室。《旧唐书·马璘传》:“ 璘 之第,经始中堂,费钱二十万贯,他室降等无几。”
(4).庭院。 三国 魏 曹丕 《感物赋》:“掘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 明 何景明 《寄孙世其》诗:“繫马中堂树,听鶯上苑花。”
(5).犹明堂。《晋书·礼志上》:“ 穆帝 、 孝武 并权以 中堂 为太学。”《宋书·文帝纪》:“丁酉,謁 初寧陵 还於 中堂 即皇帝位。”
(6).指母亲。 唐 李贺 《题归梦》诗:“怡怡中堂笑,小弟裁涧菉。” 叶葱奇 注:“‘中堂笑’指在母前欢笑。”
(7). 唐 于中书省设政事堂,以宰相领其事,后因称宰相为中堂。 明 、 清 大学士亦沿用此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中堂》:“ 明 洪武 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上命皆於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座於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儒林外史》第八回:“中堂在朝二十餘年,薨逝之后,赐了祭葬,諡为 文恪 。”《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不过看 徐中堂 面上,所以才委他这个差使。”
(8).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着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 张天翼 《清明时节》:“ 易良发 忍不住要笑,就假装着咳嗽,转过面去看挂在上面的中堂--三星图。”
- 英文翻译
1.(悬挂在客厅正中的字画) central scroll
- 基本含义
- 指家族中的中心人物或地位最高的人。
- 详细解释
- 成语“中堂”源自古代家族制度,家族中的“堂”是指家族的集会场所,而“中堂”则是指家族中地位最高或最重要的人。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指代在某个领域中地位最高或最重要的人。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团体、机构或组织中的核心人物,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行业或领域中的顶尖人才。
- 故事起源
- 成语“中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家族制度。在古代,家族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家族中的“堂”是家族成员聚集的地方,而“中堂”则是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人所居住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指代在某个领域中地位最高或最重要的人。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中”和“堂”。
-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就是整个企业的中堂。2. 在这个学校里,校长是中堂,学生们都对他非常尊敬。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中堂”这个成语与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人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家族中地位最高的人,坐在家族的中堂上,掌握着家族的大权。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家族、组织或团体相关的成语,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我们家的中堂,他决定我们家的事情。2. 初中生:班级的班长是我们班的中堂,大家都很尊敬他。3. 高中生:这个社团的负责人是社团的中堂,他负责组织各种活动。4. 大学生:学校的校长是学校的中堂,他领导着整个学校的发展。5. 成年人:公司的总经理是公司的中堂,他决定着公司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