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缺乏;欠缺。《国语·周语下》:“田畴荒芜,资用乏匱。”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儒》:“今晚世之儒勤德,时有乏匱,言以为非,困此不行。” 宋 曾巩 《朝中祭钱纯老文》:“天子闻丧,驰使临视,劳恤煢孤,賙怜乏匱。”
- 基本含义
- 缺乏、不足
- 详细解释
- 指某种资源或者能力缺乏、不足。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某种物质、精神、能力等缺乏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鲍氏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鲍氏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大臣,他一生勤勉好学,深受当时的皇帝赏识。一次,鲍氏奉命前往一座山谷,以调查当地的资源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鲍氏发现这个山谷的水源匮乏,土地贫瘠,植被稀少,可供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于是,他在回报皇帝时使用了“乏匮”这个词语来描述这个山谷的资源情况。后来,这个词语就被人们广泛使用,用来形容某种资源或者能力的缺乏。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这个地区的水资源乏匮,需要加大节水宣传教育。2. 他的知识乏匮,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积累。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乏匮”联想为一个缺乏水和食物的人,在干旱的沙漠中苦苦求生。通过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乏匮”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乏匮”相关的成语,如“匮乏无聊”、“匮乏无能”等,进一步拓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零花钱乏匮,买不起新的玩具。中学生:他的英语词汇量乏匮,需要多读英语原著来提升。大学生:这个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乏匮,需要更多的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成年人:她的耐心乏匮,很难坚持完成一项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