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春秋 时的 楚国 与 吴国 ,后泛指 长江 中下游地区。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荆 吴 郑 卫 之声,《韶》《濩》《武》《象》之乐。”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孙权 ﹞谋无遗諝,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 荆 吴 ,而与天下争衡矣。” 唐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诗:“目穷 衡 巫 表,兴尽 荆 吴 秋。”
(2). 汉 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汉书·诸侯王表》:“东带 江 湖 ,薄 会稽 ,为 荆吴 。” 颜师古 注:“ 文颖 曰:‘即今 吴 也。 高帝 六年为 荆国 ,十年更名 吴 。’ 荆吴 ,同是一国也。”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荆州和吴州,泛指两地的人或事物。
- 详细解释
- 荆州和吴州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名州,荆州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吴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荆吴作为一个成语,泛指两地的人或事物,常用来形容两种不同的事物相比较或对比。
- 使用场景
- 荆吴一词常用于形容两个相互对立或相互比较的事物,可以用于文学作品、演讲等场合。
- 故事起源
- 荆吴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吴越春秋》。在这本书中,描述了荆州和吴州两地的历史和文化差异,因此“荆吴”成为了形容两种不同事物的代名词。
- 词语结构
- 荆吴是一个双音节成语,由两个地名组成。
- 例句
- 1. 这两个地方的人文风貌完全不同,真是荆吴之别。2. 他们的观点荆吴不合,争论了一整天也没达成一致。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荆吴”与两地的位置相连,想象自己站在湖北的荆州,向东望去可以看到江苏的吴州,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荆州和吴州的历史和文化,深入理解“荆吴”成语的背景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地理课上学到,荆州和吴州是中国古代的两个名州。初中生:这两个地方的人民风俗习惯完全不同,就像是荆吴之别。高中生:我们班上的两个同学,一个来自湖北,一个来自江苏,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荆吴不合。大学生:我在旅游中发现,荆州和吴州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各具特色,真是一对荆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