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宽贷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待他人宽容大度、宽宏大量,不计较小节的情况。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宽容待人之道或者自我要求自己对待他人时能够宽容大度。
- 例句
- 1. 他对待下属非常宽贷,从不计较小节。2. 在这个团队里,大家都宽贷彼此,互相包容。3. 老师对学生的错误总是宽贷有余,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 反义词
严惩、宽大、宽恕、宽饶、宽容、宽宥
- 基本含义
- 宽容待人,给人以宽大的待遇。
- 基本解释
◎ 宽贷 kuāndài
[pardon;forgive;excuse] 宽恕;饶恕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宽容、待人方面相关的成语,如“宽以待人”、“恕以待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宽贷我一次,我一定会好好改正错误。2. 初中生:我们应该宽贷别人的过错,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3. 高中生:作为领导者,应该宽贷下属,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这位宰相在处理政务时非常宽容,对待部下和百姓都非常仁慈。有一次,一位官员犯了个小错误,被其他人告发给皇帝,要求严惩不贷。但是这位宰相却说:“朕已经宽贷他了,为何还要追究?”皇帝听后深感敬佩,也决定宽贷这位官员。从此以后,宽贷成为了一个形容宽容待人的成语。
- 英文翻译
1.pardon; forgiv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宽贷”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宽容地给予别人一笔贷款,表示他对待他人宽容大度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宽贷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宽”是形容词,表示宽容大度;“贷”是动词,表示给予待遇。
- 详细解释
宽恕;赦免。《后汉书·顺帝纪》:“惟 阎显 、 江京 近亲,当伏辜诛,其餘务崇宽贷。”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客书》:“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西征之役,实是抱病不前,元非临阵退缩,部下三百人匍匐保救,见在门首,望乞元帅宽贷。” 冯雪峰 《雪峰寓言·鸟和石匠》:“何况现在的法律,对于破坏分子是决不能宽贷的呵。”
- 近义词
宽免、宽待、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