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注疏的词语解释
注疏的意思
拼音:zhù shū    注音:ㄓㄨˋ ㄕㄨ
基本解释

◎ 注疏 zhùshū
[notes and commentaries] 古籍的“注”和“疏”的合称
《十三经注疏》

英文翻译

1.[书] exegesis; commentary on earlier authoritative commentary; notes and commentaries

详细解释

(1).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宋 人将十三经之 汉 注 唐 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唐 韩愈 《冬荐官殷侑状》:“前件官兼通三传,傍习诸经,注疏之外,自有所得……以臣所见,堪任御史、太常博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国史云:‘ 庆历 以前,学者尚文辞,多守章句注疏之学。’”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舍注疏立异论》:“若舍注疏而立异论,不可輒许。”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儒家的精神、 孔子 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的。”
(2).记述,记载。《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其 戏 之所赞而今不作传者,余皆注疏本末於其辞下,可以觕知其髣髴云尔。” 晋 袁宏 《<后汉纪>序》:“末吏区区,注疏而已,其所称美,止於事义。”
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盖举子专诵 王氏 章句,而不解义,正如学究诵註疏尔。”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卷六:“註疏非不能解经也,习於成解而废夫研寻,则人之得之也不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公所著《切问斋丛书》,皆选本朝诸名臣奏疏见诸施行者,各分门类,其註疏尤详备。”

基本含义
指对经典著作或文献进行注解和疏导,使其更易理解和阅读。
使用场景
注疏主要应用于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和文化传承等领域。学术研究者可以通过注疏来深入研究和理解经典著作的内涵;教育教学者可以利用注疏来解读和讲解经典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文化传承者可以通过注疏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
故事起源
注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儒家注疏是对儒家经典著作进行注解和疏导的重要方式,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和传承儒家思想。儒家注疏的代表作品有《礼记注疏》、《论语注疏》等。
词语结构
注疏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注”是动词,表示对文献进行注解;“疏”是名词,表示对文献进行疏导。
例句
1. 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这本古籍的注疏,最终对其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 这本经典著作的注疏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原文。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学者在书桌前,用笔在书本上做注解和疏导的动作,来帮助记忆“注疏”这个词语。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注疏文化和相关的经典著作,了解不同学者对于经典文献的注解和疏导方法,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做了这本书的注疏解释,我终于明白了里面的意思。2. 初中生:我正在阅读一本古代文献的注疏版本,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3. 高中生:老师推荐了一本注疏丰富的哲学著作,我正在努力研读其中的内容。4. 大学生:我对这本书的注疏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为后人提供更好的理解和参考。
(0)
诗文中出现“注疏”的诗词

陈仲鱼孝廉索赋经函诗率成二十韵

两宋并注疏,越中出最早。

后则蜀有之,沿革例了了。

今均无见者,款式讵司晓。

惟建附释音,三山别离造。

黄唐跋《左传》,其语足参考。

流传为十行,一线独绵藐。

胜国在南雍,修多元渐少。

递变闽监毛,每次加潦草。

年来几同人,深欲白丑好。

谓此已仅存,究遗乃当抱。

寓公得陈髯,志力两夭矫。

尽收十一种,鸡蹠食庶饱。

閟时玉蕴椟,开处签飞漂。

题咏遍名流,善颂子孙保。

阿谁负大力,悉举重梨枣。

海内家一编,落叶将毋扫。

惜哉西湖局,雅志败群小。

苦争自痴绝,未障狂澜倒。

眼前散云烟,隙里驰騕袅。

抚函三叹息,冉冉吾其老。

(0)

听人解律

读书万卷必读律,此语偶自坡公出;

其实二者匪殊观,治心救世理则一。

书之注疏多于书,律亦如是贵详悉。

后生聪明且轻薄,瞥眼看律如驰驿;

句可割裂字可删,顿令本文无完质。

律文尚遭刽子手,区区民命复何有!

民命纵为君所轻,舞文无乃露其丑;

君久自负读书人,只恐读书亦失真。

(0)

世卿诵斗草联句戏次其韵

懒向东风看落花,筠笼摘草戏相誇。

欲寻指佞兼醒醉,直造山巅与水涯。

色弄青红根可辨,味分甘苦性应差。

莫因今日儿童戏,便作神农注疏家。

(0)

喜李三洲自蜀回·其一

领略名山得更奇,仙姿灵质夙深期。

青城道士多相识,新写参同注疏归。

(0)

太极诗上范天碧侍郎

涵涵六合八纮里,类聚化生何可纪。

固然两人阴与阳,大要一个不得已。

所从无声亦无臭,所出如彼复如此。

成象效法森目前,大自三才小一蚁。

形样度数各有极,体段一一无偏倚。

颣疵痕迹毫发空,可惊可怪复可喜。

参如交错天然文,不断去来川上水。

尧舜得之御黄屋,不动脚手万物理。

孔颜得之洗其心,四时昼夜同行止。

盖缘道理元如斯,无非礼义当然耳。

就中发出太极来,万化一丸而已矣。

眼看手搏漠无有,一日无之天地毁。

片时俄顷不可离,万古千秋长不死。

静为体而动为用,来为神兮去为鬼。

不离于物仍犹尊,并行不僭光同体。

但从化上识中庸,立见源流彻精髓。

自从夫子系周易,千古百年没荆杞。

一朝道在九疑下,红轮扶出咸池洗。

不私其有以示人,意与朋类同甘美。

隋珠夜光翻不幸,操刀按剑如蜂起。

唇焦口燥朱晦翁,至今无柰龙无耳。

终然性在天地间,臭味不患无兰芷。

文正有孙已佳绝,混沌相识尤奇伟。

震泽天台合清秀,洞见无终与无始。

一笑相逢武夷足,菊花未老梅含蕊。

共在在生不息中,思入遥天碧万里。

金城铁壁私家学,一言半句俘其垒。

断槎枯蘖晚未生,睡魔辟易面沃水。

世间无限扫复生,无事生事杂且猥。

一天一地珠为丸,注疏陋儒足加箠。

愿公多与说无外,庶使苍生安六礼。

(0)

复明经

上欲求稽古,天书下四溟。

儒风久湮郁,诏意乃丁宁。

削剥因唐氏,源流自汉庭。

春秋披日月,易象炳丹青。

礼乐搜潜奥,诗书抉杳冥。

今焉拘注疏,何谓复明经。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