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不违背诺言。《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孔颖达 疏:“我终不食尽其言为虚伪不实。”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终不食言,自相鱼肉。”《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我 何玉凤 絶不食言。”
- 基本含义
- 不违背自己的承诺,言出必行。
- 详细解释
- 不食言是指说话时所说的话一定会兑现,不会违背自己的承诺。这个成语强调了言出必行的原则,表示一个人言行一致,信守诺言。
- 使用场景
- 不食言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守信用、言出必行的品质。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赞美那些能够信守承诺、言出必行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常常食言、不守信用的人。
- 故事起源
- 不食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相传,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曾经与齐国的国君齐桓公订立了一个盟约,双方约定要互相帮助,共同对抗外敌。后来,晋国遭到了外敌的入侵,晋文公向齐桓公请求帮助。齐桓公立即派出了大军前来支援,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这个故事传扬开来,后人用“不食言”来形容一个人言出必行的品质。
- 词语结构
- 不食言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食”表示吃,吃进肚子里,喻指接受、兑现,“言”表示说话、承诺。
- 例句
- 1. 他是一个守信用的人,从来不食言。2. 这个企业非常重视信誉,一直以来都是言出必行,从不食言。3. 我们应该向那些不食言的人学习,保持承诺,守信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不食言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饭桌上,面前摆满了各种美食,但他却毫不动心,坚持不吃食物,表示他不食言,言出必行。
- 延伸学习
- 你还可以了解其他与信用、诚信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守信用”、“言而有信”等,来进一步拓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朋友约好一起去公园玩,我一定不食言,一定会去。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课后完成作业,我一定不食言,按时完成。3. 高中生:我答应了父母要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我一定不食言,努力实现目标。4. 大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我答应了同学们的要求,一定不食言,认真为大家服务。5. 成年人:我承诺给孩子买礼物,我一定不食言,一定会履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