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吊祭 diàojì
[offer libation] 吊唁;祭奠
- 近义词
吊丧、吊问、吊唁、丧祭
- 详细解释
亦作“吊祭”。祭奠、吊唁。《东观汉记·陈龟传》:“ 陈龟 为 五原 太守,后卒,西域胡夷, 并 凉 民庶,咸为举哀,弔祭其墓。” 宋 司马光 《抚纳西人诏意》:“而 夏 国主 秉常 ,屡遣使者,造于闕庭,弔祭讣告,寖修常职。” 洪深 《包得行》第四幕:“我父亲到 潘知事 家吊祭,不知听到什么人说什么话。”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
- 基本含义
- 指为了纪念先人或神明而进行祭祀,表达对逝去的人或神灵的敬意和哀思。
- 使用场景
- 吊祭通常在重要的节日、祭祀活动或者家族聚会中举行。例如,在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前往祖坟或神庙,进行吊祭活动。此外,吊祭也可以在家庭中进行,比如在先人的生日或者忌日等特殊日子,家人会集合在一起进行吊祭仪式。
- 故事起源
- 吊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思想体系。在古代,人们相信祖先和神明能够保佑家族的繁荣和安宁,因此通过吊祭来表达对祖先和神明的敬意和祈福之情。吊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词语结构
- 吊祭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吊”和名词“祭”组成。其中,“吊”表示对逝去的人或神灵的思念和哀悼之情,“祭”表示进行祭祀仪式。
- 例句
- 1. 清明节,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祖坟吊祭。2. 每年中秋节,我们都会去神庙吊祭,祈求丰收和平安。3. 在爷爷的忌日,我们举行了一场庄重的吊祭仪式,表达对他的思念和敬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用“吊祭”这个词语的发音来记忆,将其与“掉鸡脖子”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在祭祀的时候不小心将祭品掉到地上,于是大家都吃了一惊,这个场景可以帮助记忆“吊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吊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可以学习。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祭祀习俗、神明信仰和宗教仪式等方面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年清明节都会和家人一起去祖坟吊祭,给祖先烧纸和上香。2. 初中生: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会去神庙吊祭,祈求家人平安和健康。3. 高中生:我在爷爷去世后,每年都会在他的忌日举行吊祭仪式,表达对他的深深思念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