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吊祭的词语解释
吊祭的意思
拼音:diào jì    注音:ㄉㄧㄠˋ ㄐㄧˋ
基本解释

◎ 吊祭 diàojì
[offer libation] 吊唁;祭奠

近义词

吊丧、吊问、吊唁、丧祭

详细解释

亦作“吊祭”。祭奠、吊唁。《东观汉记·陈龟传》:“ 陈龟 为 五原 太守,后卒,西域胡夷, 并 凉 民庶,咸为举哀,弔祭其墓。” 宋 司马光 《抚纳西人诏意》:“而 夏 国主 秉常 ,屡遣使者,造于闕庭,弔祭讣告,寖修常职。” 洪深 《包得行》第四幕:“我父亲到 潘知事 家吊祭,不知听到什么人说什么话。”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

基本含义
指为了纪念先人或神明而进行祭祀,表达对逝去的人或神灵的敬意和哀思。
使用场景
吊祭通常在重要的节日、祭祀活动或者家族聚会中举行。例如,在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前往祖坟或神庙,进行吊祭活动。此外,吊祭也可以在家庭中进行,比如在先人的生日或者忌日等特殊日子,家人会集合在一起进行吊祭仪式。
故事起源
吊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思想体系。在古代,人们相信祖先和神明能够保佑家族的繁荣和安宁,因此通过吊祭来表达对祖先和神明的敬意和祈福之情。吊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语结构
吊祭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吊”和名词“祭”组成。其中,“吊”表示对逝去的人或神灵的思念和哀悼之情,“祭”表示进行祭祀仪式。
例句
1. 清明节,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祖坟吊祭。2. 每年中秋节,我们都会去神庙吊祭,祈求丰收和平安。3. 在爷爷的忌日,我们举行了一场庄重的吊祭仪式,表达对他的思念和敬意。
记忆技巧
可以用“吊祭”这个词语的发音来记忆,将其与“掉鸡脖子”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在祭祀的时候不小心将祭品掉到地上,于是大家都吃了一惊,这个场景可以帮助记忆“吊祭”的意思。
延伸学习
吊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可以学习。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祭祀习俗、神明信仰和宗教仪式等方面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年清明节都会和家人一起去祖坟吊祭,给祖先烧纸和上香。2. 初中生: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会去神庙吊祭,祈求家人平安和健康。3. 高中生:我在爷爷去世后,每年都会在他的忌日举行吊祭仪式,表达对他的深深思念和敬意。
(0)
诗文中出现“吊祭”的诗词

王昭君变文·其八

明明汉使达边隅,凛凛蕃王出帐趋。

大汉称尊成命重,高声读敕吊单于。

昨咸来表知其向,今叹明妃奄逝殂?

故使教臣来吊祭,远道兼问有所须。

此间虽则人行义,彼处多应礼不殊。

附马赐其千匹綵,公主仍留十斛珠。

虽然与朕山河隔,每每怜卿岁月孤。

秋末既能安葬了,春间暂请赴京都。

单于受吊复含渧,汉使闻言悉以悲。

丘山义重恩难舍,江海虽深不可齐。

一从归汉别连北,万里长怀霸岸西。

闲时静坐观羊马,闷即徐行悦鼓鼙。

嗟呼数月连非祸,谁为今冬急解奚?

乍可阵头失却马,那堪向老更亡妻!

灵仪好日须安历,葬事临时不敢稽。

莫怪帐前无埽土,直为渧多旋作泥。

(0)

仇仁近母邢夫人挽诗

慈颜才一识,近获拜书楼。

忽化金棺火,应添石室筹。

乡邻传阃范,吊祭尽儒流。

令子今和靖,诗名甲此州。

(0)

严州名宦九首·其五范仲淹

范公昔任司谏时,岁逢蝗旱江淮饥。

于时上疏遣巡视,遂命安抚公亲之。

开仓振乏患不给,折役丁口咸蠲施。

条陈救弊十数事,用度不节民应疲。

忽闻郭后又遭废,上书伏阙诤非宜。

朝廷遂下睦州命,十口迢递向天涯。

子陵公案久未判,天教来竖桐江碑。

节高器大雨推极,无乃欲吐胸中奇。

公云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为仪。

糟糠之妻尚变易,贫贱之交从可知。

子陵双眼光耿耿,夫岂不解知几微。

我曾吊祭陈数语,操戈敢傍公藩篱。

乌龙山色尚清绝,仰公遗迹唱诸诗。

(0)

重午客中三首·其一

往恨湘累远,他乡楚俗同。

流传存吊祭,汩没见英雄。

竹叶于人绿,榴花此日红。

未须嗟旅泊,吾道岂终穷。

(0)

拟古十九首·其十四

去者日已疏,来者日已亲。

且勿疏去者,曾是多亲人。

寒暑互转圜,生死同昏昕。

巍巍北邙山,垒垒多丘坟。

狐兔穴苍窆,蒿莱翳佳城。

金贝悉羽化,吊祭空腥荤。

岂无一杯酒,相与娱青春。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