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mù hóu ér guàn 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
沐猴而冠
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汉书·项籍传》:“人谓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颜师古 注:“言虽著人衣冠,其心不类人也。”《晋书·张载传》:“至如轩冕黻班之士,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尚焉足道哉!”亦省作“ 沐冠 ”。 宋 林希逸 《代毛颖谢表》:“志虽酬於脱颖,嘲莫解於沐冠。” 梁启超 《论自尊》:“夫沐冠而喜者,戏猴之态也。投骨而嚙者,畜犬之情也。”
- 基本含义
- 指不具备资格或能力的人却自命不凡,自以为了不起或高人一等。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命不凡、虚张声势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批评那些没有真实能力却自吹自擂的人。
- 故事起源
- 据《世说新语》记载,有一次,一位富商在树下休息时,猴子偷走了他的帽子。猴子戴上帽子后,得意洋洋地跳来跳去,仿佛自己是一个大官一样。富商对此感到非常愤怒,但无能为力。这个故事后来被杨慎写入《世说新语》,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沐猴而冠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的“沐猴”指的是猴子戴上帽子,而“而冠”表示戴在头上。整个成语通过描述猴子戴帽子的情景来比喻那些虚张声势的人。
- 例句
- 1. 他虽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却沐猴而冠地自称是行业的专家。2. 这个人根本没有资格担任这个职位,他只是沐猴而冠罢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猴子戴着高冠在人群中自以为是的样子来记忆这个成语。这样的形象会更加生动有趣,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成语的故事和用法,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没有参加过比赛,却沐猴而冠地说自己是冠军。2. 初中生:那个同学成绩很差,却总是沐猴而冠地自夸自己是学霸。3. 高中生:他虽然没有参加过实际工作,却沐猴而冠地说自己是行业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