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备用物资或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食物。也可用于形容有备无患或有备无忧的心态。
- 例句
- 1. 他在旅途中带了足够的干粮,不用担心饥饿。2. 长时间的停电,我家有足够的干粮应对。
- 基本含义
- 指在旅途中所需的食物,也泛指备用的食物。
- 基本解释
◎ 干粮 gānliáng
[solid food (prepared for a journey)] 干的食品。一般指事先做好供外出路上食用的主食,如馒头烙饼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食物相关的成语,如“杯弓蛇影”、“饥不择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每次出差都会带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2. 初中生:考试前,同学们都会准备一些干粮,以免饿着肚子影响发挥。3. 高中生:在军事演习中,士兵们都要携带足够的干粮,以保持体力和精神状态。4. 大学生:毕业旅行时,我们都会带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避免花太多钱在外面吃饭。
-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一》有记载:齐国将领孙膑带兵攻打赵国,行军时只带了少量的干粮。赵国将领平原君得知后,派人送来大量的粮食,孙膑大喜,将这些粮食分给了士兵,大家都感到安心和满足。从此以后,人们便用“干粮”来形容备用物资或应急食物。
- 英文翻译
1.solid food (prepared for a journey); field rations; rations for a journey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干粮”为旅途中的食物,干燥的,不易腐烂的。也可以想象自己在长途旅行中,带着干粮应对突发情况。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指水分少、不易变质、便于携带的食品。 汉 王充 《论衡·艺增》:“且 周 殷 士卒,皆賫乾粮。” 宋 楼钥 《跋从子所藏书画》:“问所携,前则草履,復则乾粮。”《中国歌谣选·义和团打胜仗》:“仪和团上战场,老百姓送乾粮。”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一章:“在我们临走的时候,还总是硬塞给我们几个干粮,让我们路上吃。”
乾糧:同“ 乾粮 ”。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序:“顾马办乾粮,以备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