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参见侍候。 晋 王羲之 《明府帖》:“前从 洛 至此,未及就彼参承,愿夫子勿悒悒矣。”《南史·王纶之传》:“ 武帝 幸 琅邪城 , 纶之 与光禄大夫 全景文 等二十一人坐不参承,为有司奏免官。”《旧唐书·文苑传下·唐彦谦》:“时 杨守亮 镇 兴元 ,素闻其名, 彦谦 以本府参承。 守亮 见之,喜握手曰:‘闻尚书名久矣,邂逅於兹。’” 宋 曾巩 《到任谢职司诸官员状》:“尚阻参承,但深欣抃。”
- 基本含义
- 学习并追随前辈的经验和智慧。
- 详细解释
- 参承是由“参”和“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指学习并追随前辈的经验和智慧,承袭前人的学问和道德。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以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 使用场景
- 参承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虚心学习,尊重前辈,并且愿意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诲。它可以用于各种教育和学习的场景,以及强调学习和传承的价值观。
- 故事起源
- 参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史·梁书·袁宏传》中的记载。袁宏是南朝梁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非常崇尚学习和追随前辈的智慧。在他的文章中,他用“参承”来表达自己对前人学问的敬意和追随。
- 词语结构
- 成语“参承”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参”和“承”。
- 例句
- 1.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虚心参承前辈的经验和智慧。2.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参承前人的成功经验,以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参承”这个成语与学习和尊重前辈的意义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学生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以参承老师的智慧和经验。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学习和智慧相关的成语,如“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我的老师参承,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2. 初中生:我希望通过参承前人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3. 高中生:参承前辈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和人生挑战。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虚心参承老师和学长学姐的经验和教诲,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5. 成年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不断参承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以不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