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裹尸的词语解释
裹尸的意思
拼音:guǒ shī    注音:ㄍㄨㄛˇ ㄕㄧ
基本解释

(1).包裹尸体。《太平广记》卷一○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宋参军》:“以毡裹尸,投於堂西北角溷厕中,不胜秽积。”
(2).谓战死沙场。语出《后汉书·马援传》。 南朝 梁 何逊 《见征人分别》诗:“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清 沉涛 《柳河川吊常开平》诗:“裹尸便当角巾归,为尔临流一慟哭。”参见“ 裹尸马革 ”。

基本含义
指死者被裹在布中安葬。
详细解释
裹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葬礼仪式,指将死者裹在布中进行安葬。在古代,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会继续存在,并且需要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安放他们的尸体。裹尸的方式是将死者的身体用布包裹起来,然后进行埋葬。
使用场景
裹尸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去世后的安葬仪式,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死后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裹尸也可以比喻某个事物被束缚、限制住,无法自由发展或行动。
故事起源
裹尸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葬礼仪式。在古代,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需要在身体被安葬后继续存在,因此裹尸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葬礼仪式。裹尸的方式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始终是将死者的身体用布包裹起来进行安葬。
词语结构
裹尸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裹”和名词“尸”组成。
例句
1. 他的遗体被裹尸后,埋葬在了家族的坟地里。2. 这个项目被各种规定和限制裹尸,无法得到自由发展。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裹尸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的身体被用布包裹起来,然后进行埋葬的场景,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葬礼仪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地区和时代的葬礼习俗。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死亡和葬礼相关的成语,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爷爷去世后,我们为他裹尸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2. 初中生:这个项目由于种种限制,现在已经被裹尸,无法继续发展。3. 高中生:他的创意被繁琐的程序和规定裹尸,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4. 大学生:这个行业的发展被过多的监管和限制裹尸,无法实现创新和突破。
(0)
诗文中出现“裹尸”的诗词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0)

军中夜感

惨澹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0)

满江红·其三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0)

见征人分别诗

凄凄日暮时,亲宾俱伫立。

征人拔剑起,儿女牵衣泣。

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

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

(0)

吊鉴湖秋女士·其三

饮刃匆匆别鉴湖,秋风秋雨血模糊。

填平沧海怜精卫,啼断空山泣鹧鸪。

马革裹尸原不负,蛾眉短命竟何如。

凭君莫把沉冤说,十日扬州抵得无。

(0)

寄范正甫

羁穷莫厌如牢圈,从古功名出屠贩。

男儿不负悬弧心,马革裹尸犹足愿。

君不见淮阴寄食饥贫叟,胯下英风亦何有。

逢时吐气雷电奔,金印累累大如斗。

玉门昼夜羽檄惊,睥睨欲堑天都城。

叩关虎士郁馀怒,科头奋戟如雕鹰。

君从壮年蕴奇策,未宜缩首藏柴荆。

昔人投笔真豪英,慨然万里终成名。

南山白额虽欲老,百兽遭之犹裂脑。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