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苇索和桃符。古代习俗,新岁时悬此二物于门首,以袪除邪恶。 宋 苏轼 《贺正启》:“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椒柏称觴,燔烈以兴嗣岁。” 宋 苏轼 《皇太后殿夫人为年节往永裕陵酌献神宗皇帝表本》:“苇桃在户,徒讲三朝之仪;椒柏称觴,无復万年之寿。”参见“ 苇索 ”、“ 桃符 ”。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的外表与内在实质不相符合,形容表面看起来好看或者美好,但实际上没有内在价值或者真正的好处。
- 详细解释
- 苇桃是由苇和桃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外表高大挺拔,但没有实用价值。桃是一种果树,外表美丽,果实可食用。苇桃的结合,形象地描绘了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没有内在价值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苇桃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看似美好,但实际上毫无实质价值。可以用来形容虚有其表的东西、虚伪的人、以及外表光鲜内里空洞的事物。
- 故事起源
- 关于苇桃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成语的意义和形象都与苇和桃的特点有关。苇是一种高大而挺拔的植物,但没有实用价值;桃则是一种美丽的果树,果实可食用。苇桃的结合体现了事物的外表与实质之间的差异。
- 词语结构
- 苇桃为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 例句
- 1. 这个产品宣传得很好,但实际上是个苇桃,没有实质价值。2. 她看起来很漂亮,但其实是个苇桃,没有内在美。3. 这个公司的表面光鲜亮丽,但实际上是个苇桃,没有真正的实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苇桃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高大挺拔的苇子上长满了美丽的桃子,但当你尝试摘下桃子时,却发现它们是空心的,没有实质价值。
- 延伸学习
- 苇桃这个成语可以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批评,提醒人们不要只看表面,要注重实质价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糖果外表很好看,但吃起来却没有味道,真是个苇桃。2. 初中生:那个新同学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但实际上却是个苇桃,经常说谎。3. 高中生:这本书的封面很吸引人,但内容却空洞无物,是个苇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