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行文、仪式等过于庞杂繁琐的场合。
- 例句
- 1. 这场会议的议程安排得过于繁文缛节,让人感到十分厌烦。2. 这篇文章虽然修辞华丽,但繁文缛节,难以理解。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辞繁琐,过于繁文缛节。
- 基本解释
◎ 繁文 fánwén
(1) [unnecessary formalities]∶烦琐的礼仪
繁文缛节
(2) [unnecessary words]∶繁复的文辞
删除繁文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繁文缛节相关的成语,如“文过饰非”、“繁文末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太繁文了,我写不完。初中生:学校的规章制度太繁文缛节了,没有实际意义。高中生:这本小说的描写过于繁文,读起来很费劲。大学生:这篇论文的修辞手法很繁文,但内容并不充实。成年人:政府的行政程序太繁文缛节了,需要简化。
- 故事起源
- 相传,明代文学家杨慎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名叫杨雄的学者,他的文章修辞华丽,却缺乏实质内容。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繁文缛节的含义。
- 英文翻译
1.empty forms; rigmarol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口若悬河地说着繁琐复杂的话语,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1).富有文采。《礼记·乐记》:“嘽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孔颖达 疏:“言君若道德嘽和疏易,则乐音多文采而节奏简畧,则下民所以安乐也。” 汉 王充 《论衡·超奇》:“笔能著文,则心能谋论,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观见其文,奇伟俶儻,可谓得论也。由此言之,繁文之人,人之杰也。”
(2).繁琐复杂的文辞。《韩诗外传》卷六:“繁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悖。” 南朝 梁 沉约 《怀旧诗·伤李珪之》:“吏道勤不息,繁文长自拥。”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孔子 述六经,惧繁文之乱天下,惟简之而不得,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非以文教之也。” 吴晗 《反对繁文》:“他把犯有空而长罪状的文件叫做繁文。”
(3).繁琐的礼仪。《淮南子·道应训》:“繁文滋礼,以弇其质。”《明史·骆问礼传》:“面奏之仪,宜略去繁文,务求实用,俾诸臣入而敷奏,退而治事,无或两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