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谈柄通常出现在辩论、争论和讨论中。当一个人在谈话中说出一些容易被攻击或诋毁的话,对方就可以将这些话作为谈柄,用来攻击或诋毁对方。
-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挖苦别人,找别人的谈柄来攻击。2. 在辩论中,要注意不要给对方留下谈柄。
- 基本含义
- 指谈话中可以拿来攻击或诋毁对方的话柄。
- 基本解释
◎ 谈柄 tánbǐng
(1) [joke]∶话柄;被人拿来做谈笑资料的言行
(2) [horsetail whisk]∶古人谈论时所执的拂尘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谈柄相关的成语,比如“话柄”、“话中有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说了一个坏话,给了我一个谈柄。中学生:在辩论中,我们要注意不要给对方留下谈柄。大学生:他总是喜欢挖苦别人,找别人的谈柄来攻击。
- 故事起源
- 谈柄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孟尝君的人物。据说,孟尝君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政治家,他精通辩论和辞令,善于利用对方的言辞漏洞来攻击对方。有一次,他在辩论中找到了对方的谈柄,从而获得了胜利。自此以后,人们就用“谈柄”来形容可以攻击或诋毁对方的话。
- 英文翻译
1.butt; joke
- 记忆技巧
- 记忆谈柄这个成语可以使用联想法。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谈话中说出一些容易被攻击或诋毁的话,然后被对方攻击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谈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谈”是动词,表示谈话;“柄”是名词,表示可以拿来攻击或诋毁对方的武器。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记忆。
- 详细解释
(1).古人清谈时所执的拂尘。僧人讲法或执如意。 北周 庾信 《送灵法师葬》诗:“玉匣摧谈柄,悬河落辩锋。” 唐 刘禹锡 《送僧仲剬东游兼呈灵澈上人》诗:“高筵谈柄一麾拂,讲下门徒如醉醒。”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 六朝 以来,则以麈尾为谈柄耳。”
(2).谈话的资料。 唐 白居易 《论严绶状》:“且 严綬 在 太原 之事,圣聪备闻;天下之人,以为谈柄。”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齐东野人之语》:“ 稷下 儒生,早词锋无两,堪资谈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