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因为某个人或某个事件而产生的怨恨和不满情绪。可以用来形容对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或冤枉而心中充满怨恨,无法释怀的情感。
- 例句
- 1. 他对前任上司的不公平对待一直衔恨在心。2. 小明因为被误解而衔恨了很久,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得到了平反。
- 基本含义
- 指心中怀恨不满,无法释怀。
- 基本解释
◎ 衔恨 xiánhèn
[bear a grudge;harbour resentment] 心中悔恨、懊恼、怨恨
使天下诸衔恨于我。——《封神演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情绪和怨恨相关的成语,如“忿忿不平”、“深恶痛绝”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被同学欺负的事情一直衔恨在心。2. 初中生:老师对我评分不公平,我衔恨着这个不公的待遇。3. 高中生:我衔恨着被学校开除的决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4. 大学生: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对前任男友的背叛仍然衔恨在心。5. 成年人:我对那个欠我钱的人一直衔恨在心,决不会轻易放过他。
- 故事起源
- 《汉书·卫青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卫青在征战匈奴的过程中被冤枉,被贬为庶人。卫青心中怀恨不满,无法释怀,因此形成了“衔恨”这个成语。
- 英文翻译
1.harbour resentment; bear a grudg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衔恨”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咬紧牙关,表情愤怒,心中充满怨恨和不满,无法释怀。
- 词语结构
- 衔恨是一个动宾短语,由“衔”和“恨”两个词组成。其中,“衔”表示咬住、咬紧的意思;“恨”表示心中怀恨不满。
- 详细解释
含恨;怀恨。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臣内省视气力羸劣,日夜寝剧,终不望復见闕庭,奉承帷幄,辜负重恩,衔恨黄泉,言之絶肠。”《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昔曾诣 康 , 康 不见,使主簿接之。 策 尝衔恨。” 宋 苏轼 《问答录·与佛印嘲戏》:“既入,上适见之,状貌魁伟,遂赐披剃。 佛印 不得已而顺受,实非本意,亦颇衔恨。”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民之受屈愈甚,则衔恨愈深。” 峻青 《秋色赋·记威海》:“多少空有抗敌救国伟大抱负的忠勇之士,壮志不能得酬,而不得不衔恨以终。”
含恨;怀恨。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愿申九泉啣恨,千古睽离之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受贿诬奸,啣恨已久。每欲浼君,一为昭雪。”
- 近义词
怀恨、抱怨、挟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