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称意;合意。《汉书·盖宽饶传》:“諫大夫 郑昌 愍伤 宽饶 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詆挫,上书颂 宽饶 。”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六宫嬪御虽多,自 武惠妃 死后,无当意者。” 苏曼殊 《非梦记》:“ 玄度 爱生如己子,欲以 薇香 妻之,生之父母,俱皆当意。”
- 基本含义
- 指言行举止得当,合乎情理。
- 详细解释
- 当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当”指做事得当,合适;“意”指心意,意愿。当意的含义是指言行举止得当,合乎情理。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各种场合下,人们应当根据情况、根据规范,做出恰当的言行举止。
- 使用场景
- 当意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得体,符合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它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得体表现,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在言行举止上要慎重考虑,不要过分轻率。
- 故事起源
- 当意的故事起源于《论语》中的一则对话:孔子问子路:“汝知我意乎?”子路回答说:“不知也。”孔子说:“子非所当也。”这个故事中,孔子用“当”和“意”两个字来指责子路,意思是子路的回答不符合孔子的期望和意愿。后来,人们将这个故事中的“当意”拿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得当,合乎情理。
- 词语结构
- 当意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很当意,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2. 在各种场合下,我们都要注意言行得当,做到当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当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交叉路口,他要根据交通规则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向。这个形象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当意的含义,即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言行举止。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同时,你也可以学习相关的礼仪和道德规范,以提升自己的言行得当程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很当意,老师夸奖了他。2. 初中生: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注意言行得当,不要做出过激的举动。3. 高中生:在考试时,我们要遵守考场规则,言行举止要当意。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有良好的社交礼仪,言行举止要得体,符合当意。5. 成年人:无论在什么场合,我们都应该注意言行得当,做到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