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国仪的词语解释
国仪的意思
拼音:guó yí    注音:ㄍㄨㄛˊ ㄧˊ
使用场景
国仪常用于描述国家活动、国家仪式、国家礼仪等方面。在正式的国家场合、国际会议、国家庆典等重要活动中,人们会遵守国仪,展现国家的形象和庄重。
例句
1. 在国庆阅兵式上,士兵们整齐划一,展示了国家的国仪。2. 在外交场合,我们要遵守国际礼仪,维护国家的国仪形象。
基本含义
指国家的礼仪规范和仪式。
基本解释

国家的礼仪;朝廷的礼仪。《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三国 魏 王弼 注:“居近得位,明习国仪者也。” 孔颖达 疏:“居在亲近而得其位,明习国之礼仪。”《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 传瓘 既袭位,更名 元瓘 ,兄弟名‘传’者皆更为‘元’。以遗命去国仪,用藩镇法。”

延伸学习
1. 学习国家的礼仪和仪式,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2. 学习国家的历史和政治制度,了解国家的治理方式和国家形象的塑造。3. 学习其他与国家相关的成语,如国泰民安、国士无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国庆节是我们国家的大节日,大家都要遵守国仪,参加庆祝活动。2. 初中生:参观外交部是我对国家国仪的一次了解,让我更加了解国家的形象和庄重。3. 高中生:我们要学习国家的礼仪和仪式,为将来能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做好准备。
故事起源
关于国仪的故事起源尚无确切的记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国家治理和礼仪有关,强调了国家的庄严和正式。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上举行国家仪式,展示国家的庄重和威严。
词语结构
国仪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名词“国家”和名词“仪式”组成。
详细解释
国仪是由“国家”和“仪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表示国家的礼仪规范和仪式。它强调了国家的庄重、庄严和正式,是国家形象和国家威严的体现。
(0)
诗文中出现“国仪”的诗词

西园产芝

五纪尊天立霸基,八方邻国尽相知。

兴吴定越崇王道,殄物平凶建国仪

忽有灵根彰瑞应,皆由和气感明祗。

休言汉代芝房异,今日吾邦事更奇。

(0)

张龙学挽诗二首·其一

今代风云会,何人善论兵。

丹墀凝睿想,黄石踵家声。

国仪千仞,筹边妙两楹。

重泉有遗恨,不见复神京。

(0)

予有京师之役十月三日诸君子祖饯章江门行舟阻南征军士未发对景书怀以答厚意

城郭寒空迥,舟航晚景移。

故人从此别,对酒忍相离。

漠漠孤灯远,依依去棹迟。

碧天新月夕,红树乱云时。

灯火渔家市,钲铙虎士旗。

近闻炎海变,颇觉羽书驰。

云鸟初成阵,戈船不失期。

万方真混一,独立尚愚痴。

不杀遵神武,深仁仰圣慈。

朝廷方有道,雨露自无私。

历数千年会,冠裳万国仪

元勋虽若猬,道脉仅如丝。

社稷斯民寄,经纶实尔资。

春袍金错凤,朝佩玉横螭。

未抗匡时疏,宁论喻蜀辞。

转输何恻恻,刀剑漫差差。

自信无遗算,谁知有我师。

物情何惨切,治道尚磷缁。

疏懒忘身拙,苍茫望国思。

祇惭岩穴陋,岂是庙廊姿。

公等俱称杰,吾徒漫欲为。

龙纹尘未拂,豹隐雾初披。

菽粟心犹淡,松筠晚更宜。

吁谟求稷契,礼乐讲皋夔。

祖训须垂后,皇猷慎所持。

未能期共达,何以报先施。

踏雪燕台上,看云野水湄。致君心惨惨,望远目■■。

奎壁中台动,搜罗四海遗。

回春端可待,藏器又何疑。

颖颖囊锥脱,温温璞玉奇。

盍簪求旧德,倾盖结新知。

白雪终难和,青山且自颐。

临分勿洒泪,努力各相规。

(0)

赠座主大司成李渠翁之南雍·其二

国仪刑存大雅,及门犹是旧诸生。

春风桃李凝芳露,璧水鱼龙浴晓晴。

五夜台光横斗极,四时佳气绕江城。

君王不久需端揆,特赐商霖出大明。

(0)

寿阳武侯祖母鄞国夫人

白发朱颜迈八旬,五朝门第太夫人。

侯封庆衍曾孙蚤,伯爵人誇宅相真。

国仪章金作凤,主家供具玉为麟。

洞门潭府梅花月,千古同含不老春。

(0)

送乡人俞伯大赴云南宪司知事

别浦芙蓉秋正酣,一官随牒向滇南。

幕开宪府冰霜共,名列铨曹雨露覃。

徽岭便邮看路入,僰人重译待庭参。

知君肯负名家后,乡国仪刑仰晦庵。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